涨价
提价每每相似,原因却不尽相同
2016年第四季,酒行业的最大主题是个“涨”字。
首先,老大在涨。上半年还保持沉默的茅台,下半年终在沉默中爆发。7月份开始,53°飞天茅台酒一批价悄然上涨,涨幅过百元。现在,茅台酒出厂价仍维持819元,但一批价及终端价已双双冲破千元大关。
茅台酒价的上涨,得益于厂家一系列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有效运作,比如控量保价,以及行业调整期,通过降价打开消费空间。后半年,茅台高层一再强调不提高出厂价,年末经销商大会重申“增量稳价“”政策,但市场已在发挥作用,茅台酒价格走高已是不争事实。
其次是五粮液。同为高端价格标杆的“普五”,年初就在市场上酝酿涨,五粮液公司两次宣布提高出厂价。在年末经销商大会上,五粮液公司提出,2017年将继续减量提价,让核心产品价格体系继续上涨。
在两大行业标杆高端产品涨价之际,多数名酒企业和区域企业也在涨价,包括水井坊、泸州老窖、郎酒、汾酒、洋河、伊力特、金沙等白酒企业,和古越龙山和会稽山两个大型黄酒生产企业,以及保健酒企业领头羊劲牌。
涨价每每相似,原因却不尽相同。对名酒企业而言,涨价是提升行业排名及追求利润的手段。茅台酒价已“飞天”,其他名酒企业考虑的是,不能再有更大的差距。
综合运营成本上升,是很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区域酒企不得不涨的原因。
此轮行业涨价潮仍存在一定争议。对于那些渠道库存较低的酒企,涨价或许是“顺势”的市场行为。但如果市场并没有向好,提高出厂价干什么呢?经销商本来已“受伤”很深,渠道普遍反映利润不高,提高出厂价,厂家固然爽了,经销商却颓了。
这轮涨价潮也不是行业基本面好转的信号。走到当下,酒企经营状况已出现“两极”,顺势推动酒企的销售政策变化,一线酒企通过涨价市场突围,二三线酒企被动而战,对于“强分化”下的酒行业而言,这意味分化再加剧,行业未来格局隐然出现。
并购
名酒牵手,凸显“强分化”逻辑
2016年,酒业并购以“跨界”形式到来。
最受关注的是两大名酒的跨省并购。八大名酒之一的安徽古井贡酒并购了十七大名酒之一的湖北黄鹤楼酒,两大名酒实现牵手。
分属安徽、湖北,古井贡和黄鹤楼本来在市场上存在较少竞争,并购之后最大目的是形成合力,也就是古井贡酒集团高层提出的,打造“双品牌”战略,启动“双名酒”战略。
对于古井来说,这是美好的愿景。安徽市场增长有限,借助并购在华中区域扩张,可大大减少市场强度。古井贡酒在河南市场的扩张已稳扎稳打拿下10亿份额,眼下,再拿下具有品牌优势的黄鹤楼名酒,古井贡酒的全国化的扩张,并非一句虚话。
这个并购对徽酒是有突破性的。徽酒军团在行业内向来以精耕细作、务实扎实而著称,前两年,两家徽酒企业上市,引发了徽酒从营销走向资本的畅想,现在已有了一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