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酒协宋书玉:白酒国际化应走出认知误区 建立标准体系

2017-06-20 09:46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字号:【 】【 】【 参与评论阅读:

“只有在政策法律、技术标准体系、文化和消费这三方面做好,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思路才算清晰了,否则国际化就是没有方向的、盲目的。”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一语道破了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

当前再提中国白酒国际化,已经并非新课题了。据宋书玉介绍,中国白酒很早些年就提出了国际化。不过白酒大多是在海外华人世界消费,并没有真正进入洋人世界。但并不是全然没有白酒消费的国家,比如在亚洲的韩国等国家也有一些民间消费。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宋书玉

在宋书玉看来,中国酒类市场一直有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了,中国的酒自然就走出去了;认为中国的餐饮走向全世界了,中国的酒就走向全世界了。其实这两类认识是不对的,中国白酒国际化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缺少对国外消费市场的理性和深度分析。

突破困境

其实,近些年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汾酒等酒企都在不同程度地展开酒类国际化的探索和尝试。例如茅台通过收购海外酒庄、拓展覆盖多国销售区域布局;而泸州老窖则将"让世界品味中国"这样的口号频繁出现在其各项活动中。与此同时,作为时尚健康白酒的代表,洋河酒以其绵柔的口感改变着欧美消费者对中国白酒的认知。

尽管如此,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白酒依然停留在较浅层面的国际化道路上。这其中主要有哪些原因,突破的关键点在哪里?在宋书玉看来,首要的瓶颈在于政策和法律的限制。

“中国酒的消费跟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消费方式不一样。因为国外的酒归属于特殊食品,在中国则属于普通食品。国外的酒到了国内由特殊变成了普通食品,可以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而我们的酒到国外就由普通变成了特殊,销售受到了限制。”宋书玉说。

因此宋书玉认为,“从政策层面到消费层面,我们遇到了一系列跟中国国内不同的政策和法律,这个很难逾越。因此,在洋人世界去推行中国白酒,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就有很大的瓶颈和掣肘。”

其次是文化和消费。“洋酒进入中国是伴随着它的消费文化进来的,洋酒的消费文化恰恰是中国不具备的,从而成就了洋酒落地国内的消费市场。”宋书玉分析称,在外国,边吃边饮不是他们的消费习惯,而且烈酒在国外的餐厅基本是不销售的。因此中国的酒在外国没有带来像洋酒进入中国那样带来新的消费方式的改变。

抓住机遇

据悉,中国蒸馏酒的产量占世界1/3,但从国际化消费量衡量,中国白酒只占不到1%,这与占30%的威士忌等蒸馏酒的距离相差甚远。不过,随着国内众多酒企抱团出海呼声的高企,加之“一带一路”等重大利好局势的引领,中国白酒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

宋书玉进一步分析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白酒国际化带来新机遇。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亦将中国的生活底蕴、消费和生活方式等得以向世界推广,这是其他产品所不具备的。

同时,宋书玉提到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白酒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如何与国际对接。若想向世界展示白酒这张中国名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容易认知的标识,即怎样定义白酒的名称。

为此,宋书玉建议,在标准化上做文章,海外白酒就叫拼音“Baijiu”,而不是其他不准确的译文。“白酒两个字就代表中国,把自己的历史文化、酿造的神奇,以及酒的特性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去传播。”

正如宋书玉所言,中国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不能沉浸在我们自己的世界当中,应该不断探索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在政策法律、技术标准体系和文化消费等多方面做文章,找到国际化落地的金钥匙,让中国白酒真正走向世界。

    关键词:国际化宋书玉来源:中国新闻网 佚名
    商业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