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目前,制约社群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答:首先还是认知,相当一部分人对社群没有正确的认知,当然就难以理解社群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对于品牌建设,对于商业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人才,目前社群运营方向的专业人才奇缺,社群运营不是简单的客服+营销,社群运营人员首先是优秀的产品经理,是该领域的IP或大牛,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也难以速成。最后是社群定位,很多社群由于定位不精准,导致用户画像模糊,聚集了一群风马牛不相及的人,这给后期的社群运营、社群变现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7、什么是社群?关于社群的发展有哪些逆耳忠言?
答: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小学围墙上有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回头想想,蛮有道理的,种一颗树都得十年,更何况是一群人呢?大家要在一起达成共识,统一认知,建立信任,完成共同目标。怎么可能今天播种,明天就收割,我党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能有9000万的党员干部,也是走过96年的光辉岁月与坎坷历程。所以我觉得要想真正彻底理解社群的本质,仅仅知道社群是什么、怎么做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具有社群思维,从社群的视角来重新定义产品,重新构建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重新塑造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那什么是社群思维,社群看中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社群看中的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持续的复购与口碑推荐,社群看中的不是单一产品需求,而是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所以社群思维用一句通俗的话表达就是“先交朋友,后谈生意”,而很多传统生意的逻辑是“只谈生意,不谈情感”。那么传统思维与社群思维有什么本质性不同呢?简单讲传统思维就是圈钱思维,以产品为中心,赚产品差价,一件产品卖出去赚20元,跟你出去挑一桶水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但是谁能保证每天都可以把产品卖出去,用户持续选择你。而社群思维是圈人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有点类似挖井,建一个社群相当于挖一口井,当井挖好以后就不需要千辛万苦的跑那么远去挑水了,当有了几万、几十万的粉丝社群以后,全心全意为这群人服务,悉心照顾好这群人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前期培育用户、运营用户、挖掘用户需求,影响用户的朋友圈其实就是在挖井。
8、社群下一步何去何从?
答:目前来看社群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应该是走向平台,所以我提出了“用平台思维运营社群,用社群思维运营用户”。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研究了很多社群案例以后发现,很多社群运营方面的问题,比如如何拉新、如何促活,如何转化、如何变现等等这些运营层面的问题在运营层面基本无解。爱因斯坦曾经有句名言“问题只能在更高层面才能得以解决”。所以社群运营层面的问题必须要上升到更高一个维度才可能找到破局之道。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社群模式,换句话说,战术层面的问题盘根错节,只有到战略层面才能纲举目张,才可能系统解决。所以我把社群的演变粗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依靠产品找到与自已气味相投的用户,形成用户群;中期,跟用户做朋友,通过内容和活动、机制把用户转化为粉丝,形成社群;后期,在社群的基础上,围绕社群成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跨界联盟走向平台。
9、社群跟新零售是什么关系?
答:在研究了各个版本的新零售,无论是马云还是刘强东,包括丁磊的“新消费”。发现新零售归根结底还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新零售的三个基本原则“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体验更好”。如何实现这三点?如果把新零售比作一辆车,人工智能、大beplay正规 等技术是发动机,社群是方向盘,也是动力源。社群在效率、成本、体验方面都可以为新零售赋能,此外社群通过催化粉丝之间的强关系,促进品牌与粉丝的强链接。商务部关于新零售的解读报告中提出“过去传统零售商与消费者是对立博弈的交易关系,在新的商业环境下,商业关系被重新构建,“商品——货币”关系转变为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新零售中,供给与需求被重新打通,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以信任为基础的供需一体化的社群关系”。在产能过剩,消费升级,认知盈余的商业背景下,人们不仅在乎产品的品质,更在乎产品背后所承载的品牌态度和价值主张,包括产品背后用户群体的人格标签,例如喝江小白的人跟喝二锅头的人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10、现在哪些行业或企业在社群应用方面有不错的实践?
答:目前来看手机行业似乎好像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认识到社群的价值,积极导入社群粉丝模式,比如我们能看到华为有花粉,联想有乐粉,魅族有魅友,锤子有锤粉,小米有米粉。当然社群不只是在手机行业发力,在房地产行业有号称四大社群神盘的阿那亚、奥伦达部落等,在母婴行业有贝贝网、年糕妈妈,教育培训行业有黑马会、混沌大学,还有白酒、茶叶、旅游等行业都不断的涌现出很多优质的社群。甚至在医疗健康行业一帮糖尿病患者自发的组建了一个糖友圈,大家在一起交流分享降糖成功方法,各种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等,很多糖友分享饮食起居方面的生活经验,全国各地的糖友自发的组织线下活动。还有各种书友会多的不要不要的,例如樊登读书会,有书共读等等。所以关于社群的未来,我坚定不移的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趋势的力量,相信社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