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自由市场让企业更加细化,但是,很多行业的总趋势仍然是向更大、更强发展。想在汽车行业有所作为,就必须比福特时代或三十年前的规模更大。同样,在医药、石油、金融、通信服务领域也是如此。
观察企业如何变大,也就能明白企业规模为什么会一直在变化。19世纪前,大多数市场都是本地化的。在轮船、火车和电报出现之前,因为过于昂贵和不大可靠,超长距离的乃至跨境的交易根本无法想像。当时,小企业、小作坊式的生产和小范围的地方市场相得益彰。随着全国市场的出现,以及新兴工业技术的普及,企业不得不变大。
现在,类似的力量再次改变了企业。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趋向,让信息、物资交换更迅速和低廉,很多行业的规模也跟着日益全球化。价值来源的变化也非常重要。在福特时代,资本就像福特的汽车装配线一样是稀缺资源,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有效运用资本。如今,能力和知识也在影响一个行业的规模。
比如汽车行业。小的汽车制造商不断合并,因此,企业数量相对比较稳定。为什么汽车制造行业门槛如此之高?汽车行业也更多受知识经济的推动,而不是产品产量经济的推动。汽车企业必须比以往更庞大,无论是品牌推广、进入新市场还是开发新技术都需要更多人手。比如2013年丰田的全球销量是998万辆,当年研发费用89亿美元。
技术开发上的优势给企业带来很大好处。本田是发动机生产的巨头,而汽车发动机占整个汽车成本的10%。如果算上用来制造割草机和摩托车的发动机,本田就是世界上燃油发动机的龙头企业。本田可以通过自身的产品链分担研发发动机的费用。
而且,正如英特尔为电脑企业提供芯片一样,本田也将自己打造成为汽车企业提供名牌发动机的顶尖企业。即便如此,2013年本田汽车的全球销量达到429万辆,当年研发费用也达到68亿美元。本田汽车公司取得成功,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首先集中精力,解决好了发动机的问题,以此占领全球市场。
案例:
华为在手机行业发动了专利战。华为向包括小米、OPPO、步步高在内的手机厂商广发律师函,指后者侵犯其WCDMA专利。全球4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排行榜中,高通为655件、三星为652件、华为为603件,排名第三。
专利战的背景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白热化,市场走到关键节点。2014年三季度,小米约1800万台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华为出货量为1650万,与小米出货量差距150万。而在2014年前两个季度,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还是华为。
华为2013年的研发投入为330亿元,占其总收入的14%。华为每件专利的申请费在几万至几十万,每年仅专利申请费就高达数亿元。4G时代使无线通讯竞争更加激烈,一家企业的核心专利储备不足,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或诉讼威胁。华为甚至研发出了拥有专利权的手机芯片,在华为手机上规模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因为有来自华为的竞争,手机行业很可能格局大变。毕竟和华为这样以专利储备为战略武器、目标是全球市场的硬实力大公司做对手是极为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