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就像是一个企业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可能重要到关乎一个产品的兴衰成败。而一个“合适”的品牌命名,它几乎决定了这个品牌的调性和气质,或者未来的产品研发走向,或者是传播推广中的行为准绳……它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商业决策之一。
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造就“合适”的品牌名的方式当然不止一种,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最终目的都是一个——销售力!
“强大”的产品,要扑面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非常敬佩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很多好的产品或者极具市场的差异化,或者具备很强的产品卖点和工艺的高门槛。而这些实实在在的“卖点”无疑是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利器”。而品牌名永远是消费者看到产品的第一视觉点,如果在命名上能够把这些“卖点”锤炼成兵,绝对是刺中消费者的绝对利器!
有些命名,一眼看去就有让人想去了解的冲动。如果一件产品具有众多实实在在的理性卖点,命名的作用可能并非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更多的则是诉求的“引导者”。
案例
当我们看到“一块有态度的牛肉”这样一个名字,首先会有些意外,之后不由自主地就想去了解它究竟是怎么“有态度”的,让人们主动去了解产品卖点,远比拿个大喇叭喊给人听更让人印象深刻。
有些时候我们会面临强大看似不可撼动的竞争对手,在近乎垄断的市场中,如何剑走偏锋,划出一块自己的领地?一款“强薄荷”的口香糖,具备极致区隔化的产品,“禁止平淡”不仅是产品卖点的表达,也是一种个性的宣导。
当然,具备地域优势的产品,一个命名能不能既说清楚地域,又能表现出产品的卖点,同时还能巧妙地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新疆的果实在消费者心中无疑象征着一种品质,“域上果实”无形中又代表着新疆果实,巧妙的代换,让消费者遇上了新疆的果实。
从同化的思维里找到那个“怪兽”
当然,很多产品不一定都具备独一无二的“产品卖点”,而且更“过分”的是连整个品类的市场都已经趋近饱和,看似“严丝合缝”的创意空间,只能通过创意中的“怪兽思维”才能寻求突破,才能找到最具差异化的“缝隙”!
案例
休闲鱼制品市场中,几乎每个品牌都在说“鱼”,为了跳出这个怪圈,我们为多优多找到了另一条出路!我们不禁思考,谁最爱吃鱼?谁最会吃鱼?没错!我们找到了吃鱼的大行家——猫!“抓鱼的猫”,从“鱼”到“猫”,微妙的角色转换!
能被代入的情感沟通,才能绑住ta的心
在很多传统产品中,我们经常想要寻求一种和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但很多时候会形成一种“自说自话”的结果,你觉得一个“充满情感”的名字、一句“潸然泪下”的广告语就能引起消费者共鸣了,但实际上人家可能并不买账。真正的情感沟通,必须要有“代入感”。就像一个功力深厚的“老戏骨”,没有浮夸的演技,也没有夸张的涕泪横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观众的心牢牢锁住,他们靠的并非是什么专业的理念或者外在的表演,凭借的,其实就是“走心”。
有的名字会自己讲故事,“牧谣”似乎在讲述一个童年的纯真童谣,不自觉的就会把人带回一个以前经历过的时代,也是几乎所有人心生向往的时代,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形成不同的故事,让“牧谣”成为一个打动消费者的品牌。
接地气的产品,命名不是只有接上地气那么简单,更需要传递出能够引起人们共识的力量。一个“老三东”恰好将山东花生的品质和老山东人生活中平凡的力量,传递到人们的共识中,让“老三东”这一铁锅花生的形象深深植入到消费者的内心。
抛开“功效”的绑缚,谈谈习惯
生活在如今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中,很多新产品、新概念充斥在我们身边。当一个功效性很强的新产品面世的时候,我们要怎么让消费者认识它?很多人会选择一种大刀阔斧的方式,抛出一个新名词,先让人“不明觉厉”,然后不惜耗费巨大成本进行教育,说白了,就是砸钱砸钱再砸钱。估且不说这样的教育成本有多高,几千万、几个亿地砸下去,能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能不能让消费者记住你,还是不得而知。
如果先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通过每一天慢慢渗透的方式让消费者认识你、喜欢你,最终达成每天都用你,才是最具性价比的“教育手段”。对消费者潜意识的直接呼唤,不得不承认是个聪明而有效的办法。每日梅丹,培养一种每天吃梅丹的利益诉求,先引起关注,究竟为什么要“每日梅丹”,那就要后面慢慢了解和体会了。
我们无法说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品牌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一个名字,但一个合适的命名,无疑是产品和品牌走向成功的“敲门砖”。很多人觉得命名是一项完全依靠创意而生的工作,实则却是一项无比重要的策略行为,创意只是表现手法而已。无法传递产品卖点、不够差异化、延展空间不足、品牌气质不鲜明等等一切,都将决定这个命名为产品和品牌是否能带来绝佳商业效果的重要组成。其实,命名不仅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决策,无疑也是产品得以发光的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