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新常态与经济转型
第三节 世界经济形势与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之三
三、中国的互联网+战略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beplay正规 、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互联网将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成为经济新引擎。
(一)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第一,20年来,中国形成了一批世界级领先的互联网企业,为网络大国向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中国虽然有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但抛开体制机制等因素,恒强者不多。高度市场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面临诸多挑战,行业整体难以做强做优。
第二,互联网产业正在成为中国产业创新的领跑者。创新是中国成为互联网强国最稀缺也最需要的东西。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成就,是民营企业在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和互联网思维驱动下锐意创新取得的。
第三,中国互联网产业一直以民生为落脚点,以应用为导向,善于发挥中国市场的优势。中国互联网产业是在市场驱动下形成和壮大的。与印度比较,它不是技术驱动,需求在外,而是以国内市场的内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第四,中国互联网产业正自下而上形成东方特色。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并非在照抄美国,而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知不觉中正形成不同于美欧模式的东方特色。一是互联网产业非常强调社会资本(关系和信任),在小世界网络上(如SNS、微信等)叠加并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浙商文化等)的人际关系模式;互联网信用模式明显不同于欧美契约模式;在产品和服务关系上,偏向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模式而非产品收费服务免费的版权模式。二是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不同于欧美,以网游、娱乐等为代表正在形成具有东方认同色彩的“酷”(COOL)产业,并已形成一定的软实力,这一点与日韩相近。三是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与各国都不同。沙集模式等展示出5000年的家庭经营被SOHO激活后产生的“农村让生活更美好”的魅力。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在产业化力量之外,培养了信息化的第二个驱动力。我国已建成涉农网站2万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5万个,草根物流成为中国独特创新。
(二)互联网+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就互联网产业相关政策来说,需要直面下述五个问题:
第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人们对互联网的现代化实质普遍认识不清,总是把互联网理解为工业化,因此流行互联网是第X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事实上互联网发展是信息革命,而非工业革命。中国工业化还有6年将基本完成,各行各业马上都将成为广义的互联网产业(如互联网金融实为信息主导的金融)。因此它不光是用变(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而且将是体变(强调转型)。中国要实现的不是工业化意义上的现代化,而是信息化意义上的现代化。
第二,要确立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战略。
应把国家战略与国家信息化战略统一起来,其中,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将网民发展到12亿,推进惠及全民的普遍服务。通过互联网创新出的参与包容的分享型经济,让互联网普惠民生,把中国梦的实现与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联系起来。
第三,创新和完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网络强国发展目标。
首先要明确宏观经济从偏重速度发展,转向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将国民经济的服务化,包括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的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等,确立为互联网产业政策目标。为此要改变当前把经济发展质量片面理解为速度的“质量”的片面性,将效率和多样化同时作为经济绩效目标,以更好聚焦质量本身,从而更好发挥互联网产业的宏观经济效力。其次应明确产业的主导力量,以信息业为主导,工农业为基础,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即服务化,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
第四,确立适应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首先是在风险投资和军民两用机制方面,实现制度创新,为创新提供资本和研发机制上的保障。其次是推进精英创新(包括国家创新、企业创新)和草根创新(包括埃德蒙?费尔普斯所说的大众创新和更新的众包创新)的结合。第三是在产品创新保护(如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发展更高级的服务创新机制(如云计算模式的产品免费服务收费),使创新面向高附加值。
第五,面向信息社会加强网络安全和软实力。
从就事论事水平,提高到充分认识信息社会规律水平上,加强网络安全和软实力。为此,要充分调动发挥网民的积极性和建设性作用。
(三)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决定因素
第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对中国产业现代化产生始料不及的影响。
根据中国现有人均收入发展趋势判断,民生需求有可能从重物质轻精神,向物质与精神并重方向演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心,也会从制造业服务化,向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升级。
第二,中美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将发展为新型市场经济的竞争。
在标准高地上,市场经济准则将演化为供方的企业立标准与需方“市场立标准”(谁有市场谁说了算)之争。在技术上,中国既要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也要保持对非核心技术的重视,以适应复杂的创新形势。
第三,人的现代化将决定互联网产业的最终面貌。
互联网条件下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问题。主要变量在于,在分布式条件下人的现代化(信息化),与城市集聚条件下人的现代化(工业化),可能具有不同规律。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优势——特别是像微信展现的优势——不是偶然的,需要借助超越近几百年尺度的大历史观。判断背后的可能原因,这种现象背后同中国文化基因与高科技的特定结合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互联网产业有走得更远的特别的原因。
本文系《二维码:万物的入口——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圣经》连载(22)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