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说一下如何建构品牌人格化IP,以及如何避免IP崩塌风险,如何在一开始就防范这种风险,并最大化IP的价值。
坦诚讲,这其实包括3层问题:
什么叫品牌人格化IP?
如何塑造品牌人格化IP?
如何规范IP崩塌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1、什么叫品牌人格化IP?
毋庸置疑,品牌IP化将是未来品牌营销的趋势。
但品牌LOGO≠IP,IP也≠人格化IP。
很多品牌会设计一个卡通形象,然后宣传这个卡通形象是个IP。但其实IP的核心并非是形象,而是一种文化内涵。这个文化内涵,会引发顾客对品牌有超越于产品本身的联想与认同。
当一个LOGO本身没有太大文化内涵,并未和顾客的心理联想绑定,那就只能是一个包装图。
比如三只松鼠火了以后,很多生产厂家都在模仿,做了各式各样的卡通老鼠、卡通牛……然后摆摊开始售卖……美其名曰,找“三只松鼠团队”倾力打造的,钱花了不少,但真正能让人记住、且联想、认可的IP品牌,少之又少。
所以,IP的首先核心是文化内涵,而当这种文化内涵,与人的基本价值观或者人格相联系时,就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化IP”。
什么叫人格?譬如人的性格、价值观、阶层属性——善良、真诚、勇敢、坚韧、奋斗、包容、豁达、匠心、个性、追求极致、上等人、俗人等等。
这些人格,都是能引起人心深处精神共鸣的,也因此而拥有一批忠诚粉丝——因为万丈红尘当中,人们追求的,无非就是人格的认同。
无论IP本身形象是动物、植物、或者虚拟符号、或是真人(譬如创始人),其实都可能成为人格化IP。因为人们内心深处认可的,是人格和精神,而非外在。
2、如何塑造品牌人格化IP?
首先,老品牌一般都是自带人格的,只是自己没有发觉而已。这种人格气质,往往是由于企业内部文化、企业长期以来的对外宣传、以及外部顾客反馈,共同形成的一个通用认知。
比如人们提到华为,天然就有一种“坚持不懈奋斗者”的联想。这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活跃的华为人、以及媒体当中的华为报道,以及任总个人的内容输出,都在传递一个类似信息。
所以,基于这个天然的联想,华为如果非要做个显著的人格化IP形象,就相对容易。但当然,也有巨大风险。
又比如人们提到西安(也是城市品牌),天然就有一种“豪放大咧”的人格联想。如果突然有一天政府开始着力打造“追求时尚和品味的风格”,短期内不容易,可能上海人觉得我们是不是对“时尚”这个词有啥误解。
其次,新品牌或者尚未有明确人格的品牌,是需要提炼IP关键词的。
总之,品牌人格化IP的打造基本步骤不难,难的是实践:
1.提炼IP内涵关键词与塑造IP基本形象代言人
提炼内涵时,千万不可生活在别处,假想一种人格。
因为人格是很难去生搬硬造的,一般都是基于品牌天然基因、创始人风格、以及企业文化。如果生搬硬造,未来就很大概率要崩盘——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伪装自己。
塑造IP形象代言人,不是必须要做个卡通形象,也不是必须得创始人出马(当然这个速度最快,人是最容易火的),也可以维持原样,就用LOGO去表达,只是视觉上确实可能难记。
2.IP营销大渗透和渠道大渗透。
有足够多资金的情况下,就可以最快速度地去做大渗透。但没有足够资金,就以自己的圈层去做营销和渠道。
总之,既然设定了IP,就要在营销终端、和渠道终端去全方位落地——否则,就真的只是一个内部设计图而已。
3.IP产业化、产品化闭环落地。
产品是IP的闭环落地方式。产品也可以是虚拟的,比如游戏。
往往从产品品牌往IP塑造,相对容易;但从IP往产品品牌打造,就相对难——因为这是迥然不同的两套逻辑。
IP更多是一个营销逻辑,产品品牌则更多是一个生产销售逻辑。这两者,需要的团队支持也不一样,前者靠设计和策划也许OK,后者则必须要有整合性的、体系化的产品思维与销售思维。
3、如何规范IP崩塌风险?
互联网时代,人格化IP的崩塌速度远超想象。累积一个人设,可能需要长达10年的功夫,但崩塌,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
当品牌在打算设立创始人IP时,一定要提前想清楚各种后果,学习“品牌人格IP的可持续性科学管理”。
这套科学管理办法,其实适用于企业品牌、城市品牌、公益品牌、以及个人品牌等不同的品牌类型。因为不仅企业会遭遇问题,城市、公益、个人品牌更容易遭遇各种IP崩塌和舆论负面。
什么是品牌人格IP的可持续性科学管理?
传统的IP策划,只考虑IP内涵、IP营销、IP商业价值延伸,但缺乏了对IP整个生命周期的预见与管理,当然这也不能怪IP策划者,主要是时代变化太快、消费者变迁速度远超过品牌策划能预期的范畴。
1.设立品牌人格IP初期,就要考虑IP的全生命周期
首先,在考虑IP整个生命周期时,就要提前设想一点,如IP当事人或者虚的品牌人格,有不可控的、或任何容易未来引起争议的因素,就尽量要在前期避免这类因素引起的后期风险。
甚至,要避免设立与人的品性/价值观相关的属性(比如诚实、善良、努力、坚持等等),只讲专业的、或者不涉及品性/价值观的属性。
比如,之前椰树牌椰汁的新包装,虽然网上议论纷纷,认为美女奶牛的隐喻非常低级,出了不少调侃段子,但到最后,舆论其实演变为“LOW到好笑,蠢萌蠢萌”的全民情绪,反而刺激了品牌知名度,却没有太引申到对椰树牌的创始人IP或者品牌IP本身的黑评。这就是压根没有“强设人格IP”的好处。
设想一下,假如椰树牌和董明珠、马云、刘强东等等一样,在这之前,就开始大肆宣扬创始人IP或者品牌IP的人格属性,比如努力、勤奋、坚持、屌丝逆袭、爱国、爱党、爱家庭,那这次包装负面事件,就不可能如此一笑而过了。
2.重构IP话语体系,一定要深入洞察用户话语
一定要重构品牌的IP话语体系,而这,并非简单地模仿“淘宝体或者二次元语言”,也不是自上而下的“领导式关怀语气”,而是要深入洞察目标用户的话语体系,用他们能听得懂的逻辑,去阐释同一个思想,传递同一个信息。
比如这次大佬们发言996,其实乍看起来,挺真诚、挺平易近人、挺情感充沛的,但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多负面?
除了如上所述的大时代背景之外,其实是因为“站位错了”,自上而下的领导关怀语气,是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反感的。这并非是说内容错了,而是语气和身份感,让年轻人不舒服。
很惭愧,这一点,其实我等“老同志”可能压根没注意到,所以才会经常自说自话,自顾自的讲一些大道理和过去的故事哈哈哈哈……其实年轻人压根不想听,也不信奉权威,更不惧怕体制,也不考虑后果和代价……
当然,有时,老品牌实在跟不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也可以卖“反差萌”的人设。其实年轻用户比老一代更为包容,只要你足够真诚,哪怕你和他熟悉的世界不太一样,他们都很乐意包容,觉得有一种反差萌,也会为你“不太一样的小可爱”而买单。
3.树立企业家人格IP时,尽量确保能HOLD得住大佬
如今时代,很多企业都会树立自己的企业家人格IP,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或者想要走捷径、或者一夜暴富心态不稳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喜欢“造神”——在企业内部造神,天天给内部人灌输鸡汤;在企业外部造神,忽悠流量和外部韭菜。
其实,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西方很多百年企业经久不衰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发展,逐步替代了“人治”,以及不可控的人格因素的影响,才能让企业稳定的发展,减少许多不确定性的要素。
因为,企业家一旦陷入对自我权威的迷信,就免不了忽视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则,藐视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进而就可能“乱说话”——这并非是说,内容有错,而只是内容不一定符合当下时代语境,容易“惹乱子”,引发更多潜在问题。
坦诚讲,这也不全是企业家/大佬的问题,也有团队匹配的原因——时代变化太快了,既Hold不住用户,也Hold不住大佬。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立官方“人设IP”,需要有全盘整套的市场发声规划,高管的对外言论发布,应该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一部分
4.构建全员营销矩阵,搭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品牌资产口碑矩阵
传统品牌营销,只强调品牌单一发声。当下社交媒体兴起,又多增加了所谓的官方渠道,以及品牌IP渠道。
但依然,发声的出口还是单一的。
假如这次大佬发言996之后,有几个内部或者外围人士或者企业,能从客观专业角度,替大佬解读一下,引导一下舆论,可能对企业的口碑损失会小一些。
总之,在当下时代,每个企业,城市,或者其他组织机构都应该思考,不要只依赖一个官方渠道,自说自话,而要构建全员营销矩阵,配合外部第三方口碑,形成更为丰富、更多层次的营销渠道矩阵,不仅发动内部,还有常态化的借助外部第三方,从而能够在关键节点,不同层次的KOL和普罗大众,配合发声,这不仅是公关行为,也是一种营销势能累积的铺垫。
确实,很多企业目前很注重“第三方口碑”,但仅仅是做Campaign事件性种草炒作,并未进行Retainer常态化的品牌资产口碑管理。其实,不可小觑这个Retainer工作,虽然很小,虽然平时看起来不起眼,关键时刻,发挥威力,力挽狂澜。
当然,这个Retainer工作不可只依赖于内部,因为内部人容易自说自话,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还是得跳出来,有一个类似“独立董事”的团队角色来辅助把控。
总之,品牌IP化是一条必经之路,但在塑造IP时,尽量要“风险前置”,提前预想,并预备和演练团队,一旦有任何危机,方可淡定处理。当然,更多时候,危机一旦到来,压根来不及反应,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所以功夫在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