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懒人?懒人有很多种,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想让别人照顾,而他自己不劳而获——这和搭便车者异曲同工。
巴利亚多利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前不久提供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在新一期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刊发文章,介绍他们的一项新发现:
在一种小嘴乌鸦群体中,往往是多只乌鸦共同筑巢,搭建一个集体“托儿所”,大家一起为后代提供食物。但是该群体内总会有几只乌鸦游手好闲,很少或从不为小乌鸦找食物并照看它们,而群体也会容忍这种懒惰行为。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乌鸦的一种群体生活策略。它们会留出一定的后备队,以保证在危机发生时使团队的工作量维持在稳定的水平而不是出现突然的波动。
那么然后呢?我们的管理中需要容忍这种懒惰行为吗?换句话说,个体的懒惰行为对团队行动有益处吗?当然没有益处,而且我们对此也不能容忍,除非你愿意将自己的团队等同于这种小嘴的“乌鸦群体”。
“在我们团队中的最懒惰的那一名成员,可能他才是决定工作最终成功或失败的因素。”这是哈佛商学院的沃克博士告诉我们的观点。
沃克博士说:“团队的技术水平当然就是其中每个成员的平均技术水平,所以,如果在你的团队有一个技术特别熟练的人,那么他会使团队整体的表现好一点,但如果有一个表现相反或者懒惰的员工,那么团队整体的表现就会大大降低。”
在加州沃克博士的工作室,他主持设计了一项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找了200人分别来参加实验,观察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测试的。他把这些人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团队都分配一个工作供他们处理。沃克告诉他们,每个人的表现都决定了最后团队的成绩。
结果是什么呢?那些对于团队贡献最少的人,却成为了团队成绩的最大决定因素。即使那些能力强的人努力地去表现,他们也难以弥补其他表现不好的成员对于团队产生的坏影响。
近些年来,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际案例发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无论多数人如何努力和优秀,只要里面混进了少数几个不称职或者懒惰的家伙,这个团队就可能被完全摧毁。这些人在工作中(多数时候是无效工作)体现出来的不是正分的价值,而是负分——拉低团队的整体分数,让勤奋员工的付出减少了价值。
如果你不及时清除他们,那些勤奋的好员工(蜜蜂类型的员工)早晚会效仿这种行为。这样一来,你身边的“乌鸦”就会越来越多,直到全部占据你搭建好的鸟巢。
团队中的贪人:“我什么都想要!”
当不合群的“鸡贼”分子被淘汰后,接下来让人讨厌的就是那些有能力为团队工作而又贪心不足的人,他们是腐败的滋生者,最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我就曾经遇到一名从事业务员工作的年轻人,他抱怨说:“你知道吗,我在某家公司做业务员已经好几年了,业绩向来很好。可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差,都是靠我才卖到了这么高的业绩。你看,我有这么强的能力,如果我去了你的公司,一定能让你们的产品卖得更好。”
听起来这是一个能力很棒的职员,但这样的员工我一定不会聘用,因为他丝毫没有团队荣誉感,而且他在个人的欲望方面太过贪求。我对他的评价就一句话:“他是一个贪婪的人,也是一个随时会出卖公司的人。”
我在担任公司的主管时,对员工的要求里面,谦虚和真诚的品质排在最前面,其次才是能力。我首先看一个人的品德,其次去看他们的业绩。因为业绩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提升的,但品德却往往是天生的,不可能培训出来。比如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守本分,要会做人,懂得尊重同事,尊重公司。这就是我选人的基本原则,也希望成为更多老板的用人原则。
在我们中国,有一些俗语就讲了这一种贪人,比如说:“有的人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这还不是最坏的,还有些人,他们不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而且还盯着别人的碗。一个好的团队成员,他应该踏踏实实,不可自私自利,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与大家共享机会,一块分蛋糕,而不是“什么都想要”。
一般来讲,这些“什么都想要”的人,如果团队机制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他就会想出歪门邪道,投机取巧,挖团队的墙脚,肥他自己的口袋,这是管理者需要格外警惕的。你不要以为一个在口头上充满野心和干劲的人一定是好员工,事实上如果品德不行,他可能会成为你的团队的掘墓人。
团队中的刺头:“我什么都想捣乱!”
有的人会告诉你他没办法,摆明了让你看着办。你遇到过这类刺头下属吗?他们一旦成为公司的员工,就会让你这里成为针锋相对的战场。
还有老板对我形容自己公司的“坏蛋员工”:“他自己没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就去破坏同事的工作,目的很简单,就是害怕同事超过他,显得他无能。这种家伙的独占欲特别强,抢订单的时候非他莫属,自信满满,但一旦失败,订单让部门的另一位同事拿走了,他就开始在后面捅刀子,一定要让同事失败为止。”
听起来,这些“团队中的坏分子”确实让人非常烦恼,不愿与之相处,他们在工作中会拖所有人的后腿,让大家都做不好工作。而且,他们具备的破坏性的行为还有相当惊人的传染性,比如愤怒、懒惰和极度不称职的特点,都是办公室的流感病毒。
如果你作为一个管理者正犯这样的错误,你正招聘进来一些“坏苹果”,而且对他们的行为放任不管,那么你就是在促使自己的团队走向失败,也在把手下卓越的好员工送给你的竞争对手。
因此,对领导者来说,在他们进门之前,就事先把“坏苹果”挡住,才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如果这些家伙侥幸通过了面试官的筛选,你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让他们改正缺点——或者无情地解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