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报告(3)

2015-04-09 14:33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字号:【 】【 】【 参与评论阅读:

(三)产业升级阶段。

经历过辉煌到低谷,该产区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充分认识到,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必须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此,吉林省的通化市东昌区和柳河县等先后成立了葡萄酒行业自律性组织,吉林省柳河县、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还专门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发展局,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了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提高了生产准入和市场准入门槛。

市场总是有起有伏,虽然困难重重,但经过多年的行业整顿、结构调整、产业重组和技术进步,东北产区葡萄酒行业已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是资本结构得到优化,部分优势企业崭露头角。通过资源整合、破产兼并、资产重组,整个葡萄酒行业已经大洗牌。2000年,浙江台州野山葡萄酒公司一次性收购了原吉林市长白山山葡萄酒厂并组建了吉林省长白山酒业集团;2005年和2006年,吉林天池葡萄酒公司在山东高密和辽宁朝阳分别新建两个年生产能力1万千升的葡萄酒厂;2006年9月,辽宁桓仁县成功引进张裕公司建设冰酒生产基地;2009年11月19日,通天酒业在香港上市;2009年天津王朝在辽宁桓仁投资建设王朝五女山冰酒庄;2012年汇源集团在柳河投资建设汇源龙韵酒庄;2012年,吉祥嘉德入主通葡股份;2013年江苏钱旺集团整体收购柳河县的紫隆山冰谷等等。

二是机制转轨态势良好。至2003年以来,产区内大部分葡萄酒企业开始重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改变原来家族式管理模式,走上了现代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之路,企业内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科技进步、技改投入、新产品研发取得实效。

东北产区部分葡萄酒企业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科技研发,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厂房、车间、设备等改造,不断研发适应消费市场需求的产品。以中国通天酒业集团为例,除了原有甜酒、干红等产品外,还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出了冰酒、葡香型雅罗白酒、利口酒、白兰地等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

四是贸工农一体化初具规模,产业链条基本成型。“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类型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已在东北产区的各县(市、区)大面积地推开。吉林的集安、通化县、通化市、柳河县、蛟河市等,辽宁的沈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桓仁县、朝阳县、喀左县等,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桦南县、密山市、鸡西市等,这些地区通过葡萄酒龙头企业近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摸索出紧密联系果农和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与果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推广葡萄栽植技术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幅度提高了葡萄质量,果农收入得到保障,这些区域现已成为主要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区。

东北产区葡萄酒行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管理体制不顺。

东北产区除了吉林通化地区、辽宁桓仁县葡萄酒产业发展比较集中外,其它地区葡萄基地和葡萄酒企业比较分散,群聚效应不明显。但是,即便是葡萄酒企业比较集中的通化,尽管当地政府把葡萄酒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但是除了吉林柳河县、集安市和辽宁的桓仁县以外,还没有象甘肃、宁夏以及河北昌黎、山东蓬莱那样的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来组织、协调、管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从管理现状看,农业、科技、质监、工商、税务、卫生、商务、食品、公安等多个部门依据职能分头管理。葡萄的种苗、栽植和葡萄酒生产、加工、贸易同一个产业链条,相互关联度极强,可贸、工、农分开多头管理,互不通气、互不知情。没有行业发展总体规划、缺乏对葡萄酒产业经济研究分析,没有对企业进行正确引导、提供服务,生产盲目发展。

(二)缺乏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产区内葡萄酒行业各企业之间规模差距较大,一些企业还存在设备不完善、技术水平低、工艺不严谨、技术人才匮乏、原料来源不稳定等问题,产品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企业不法经营行为依然存在,市场秩序还很不规范。葡萄酒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以来,多数企业能够按照要求改善生产条件,通过了QS认证,但是还有个别小企业采取"打游击战"的办法,无证私自生产,低劣葡萄酒依然存在。即便是通过QS认证的个别企业,也存在粗制滥造行为,偷工减料,胡乱添加违禁添加剂,以低价冲击市场。

(三)缺乏实力雄厚、外联国际国内市场、内结千万葡萄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来推动产业发展。

东北产区葡萄酒企业由于受前些年因部分企业产品质量问题被暴光后,“产品质量差”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本来规模企业就少的葡萄酒行业,市场销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而酿酒葡萄种植却呈现出了空前的热潮,不能不说略显盲目。从整个东北葡萄酒行业企业的市场销售情况上看,通天、通化、五女山、雪兰山等少数规模企业的产品只是在全国的部分区域市场表现尚可,国际市场更是无从谈起。但是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葡萄基地,足以满足原料需求。

尽管东北葡萄酒企业众多,但是缺乏龙头企业,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屈指可数,难以形成产区集群效应。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优势,品牌竞争力也很弱,原料需求不稳且需求量也小。这种格局容易导致酿酒葡萄的生产盲目发展,出现原料过剩局面,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产业矛盾,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相当大。

关键词:葡萄酒产业来源:中国酒业论坛 赵禹
商业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