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海关最新进口葡萄酒数量beplay正规 显示为5.8万吨,同比增长29.8%,预示着市场复苏明显,虽然瓶单价继续下降,反映竞争激烈,但笔者认为这反而是好事,进口葡萄酒行业没有领导者。测算市场集中度的赫芬达尔·赫希曼(HHI)指数仅仅是111,属于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寡占型市场这个指数高于3000,竞争激烈型市场指数低于500。这说明参与者都有机会。
笔者认为有几点前景可观:
其一,这一轮调整中,葡萄酒本身没有负面因素的影响。反而其保健作用越来越深入人心。健康饮酒理念兴起,消费者被动喝酒向主动喝酒转变。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倾向饮用葡萄酒,年轻人更倾向饮用葡萄酒,如今中国高校毛入学率超过80%,这是未来的利多因素。
其次,市场潜在容量大,葡萄酒2014年才700亿左右的销售额(按照出厂价和批发价计算),盘子不大。而白酒5000亿元,渗透率很高,趋于饱和,如果没有根本性创新,机会不大。未来十年,有行业人士认为能达到白酒的一半规模。笔者保守估计葡萄酒30年以后能够达到白酒的整体规模。葡萄酒整体渗透率低,而白酒地级、县级、村级已经渗透了。葡萄酒在很多地、县没有踪影。
中国幅员辽阔,一线二线市场不同,中国和国外市场不同, 过去因为很多进口商不专业,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国外酒庄说:“这个品牌在我们国家销量第一,你一定要参照我们的做法。”盲目照搬国外做法的结果往往是交学费。一些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和代表处,派驻国外高管,因为不了解中国国情,在市场和法律方面吃了大亏。
第三,葡萄酒营销要中外结合与借鉴。葡萄酒是舶来品,中国人爱面子,酒的社会属性强。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大国,葡萄酒品牌运营模式应该参照国外奢侈品模式,销售模式应该借鉴白酒的模式。
笔者以为,中国葡萄酒市场越来越大,应该拿到定价的话语权。今后中国企业应该让外国酒庄成为中国的加工厂,毕竟有未来的“第一大消费国”背书。渠道渗透率可以花时间来做,而品牌短期内则难以建立,需要时间积累,这就需要企业投资做品牌,而不是简单国际贸易。
既然市场处于增长期,下一轮竞争,就要看各企业的能力了,能力强就能拿到更多市场蛋糕。进口酒领域缺乏百亿企业,不像白酒有五家百亿企业。笔者认为,未来10年应该出现营业额达到百亿的进口酒公司,当然,这种巨型企业应该是全产业链的,不光是代理产品,甚至是控制上游酒庄、酒厂,下游控制渠道和终端。类似于日本的三得利酒业集团。对此,笔者持充分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