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之前,还是先说三点:
1、不知大家有没有发觉,待在酒圈,每过那么一段时间总是会传出“某光瓶酒为酒精勾兑”的新闻,通过恶意炒作来误导善良、无知的消费者。
2、前几天笔者去某光瓶酒厂提案,在与其负责人沟通时发现,其对光瓶酒当下的市场形势、品牌格局、运营模式等方面很是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3、停货、涨价、争抢千元价格带……最近高端酒们似乎格外 “热”,而光瓶酒阵营似乎显得略微有些“冷”,关注度并不高。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笔者觉得是时候谈谈光瓶酒了。
利好|理性消费占据主流
其实对于光瓶酒而言,现在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众所周知,这三年来受政策及环境的影响,白酒消费的泡沫被挤掉,主流消费重归于大众消费,在此背景下,白酒消费更趋理性,相对来说,光瓶酒具有更简洁的包装、更高的性价比。正如无印良品、吉尔·桑达这样的极简主义品牌,消费发展到某阶段,就会出现返璞归真、归于平淡的趋势,这是社会消费的大势所趋。
另据统计,目前光瓶酒市场容量虽然达500多亿元规模,但是也就占到整个酒业的10%左右,作为承载最基础、最广泛的大众消费的光瓶酒而言,这个规模并不是“天花板”。而堪称大单品的光瓶酒还不足十家,市场覆盖、渠道深耕等精细化管理还有空间。
另外,从一担粮、小村外、方庄等新晋品牌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来看,光瓶酒市场依然潜力巨大,可挖掘、可深耕的市场与渠道依然很多。
事实|利润变得越来越低
我们知道光瓶酒的生存就是靠“上量”也就是“薄利多销”来取胜,正如一句开玩笑的话,“买一箱茅台赚的钱能顶一车牛二。”
玩笑归玩笑,不过光瓶酒当下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这主要是归咎于这两年来整个光瓶酒成本的大幅上涨、价格的愈加透明、利润的愈加单薄。
近来获悉系列政令的出台致使原材料上涨15%、纸箱上涨80%,导致生产白酒所必须依赖的纸箱、瓶盖、包材、玻璃等原材料成本大幅涨价,相应的人工成本上涨,就光瓶酒而言利润愈加薄,到了调整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