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青岛啤酒合资不到两年,三得利就酝酿撤离中国啤酒市场。一时成为一大新闻,但是就三得利而言,这应该是企业战略调整的一个组成。
中国啤酒市场占世界四分之一,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市场,而三得利啤酒也连续12年独占上海啤酒市场榜首,市场占有率也接近30%。但为什么还是要撤离中国市场呢?日本媒体认为是中国经济出现萎缩市场将持续缩小所导致的。但是,这并没有说明什么问题。要知道三得利的中国啤酒事业在三得利海外开拓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也是在条件非常困难下成功开拓市场的。所以,中国经济的波动并不应该是撤离中国的主要理由,实际上,同样是和青岛啤酒合资的日本啤酒企业朝日啤酒公司正试图填补三得利撤离后的空缺。三得利的撤离原因还是需要从这个企业本身来寻找。
中国是三得利最早在海外开设生产工厂的地方。在国际电话还不畅通的1984年,三得利啤酒就进入了中国市场,通过跌打滚爬,三得利公司把在日本的一些经营和营销手法搬来,克服了环境和市场大不同于日本的种种困难,终于在10年后成功地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一时间还在华东地区获得超过50%的市场份额。然而,面对世界啤酒巨头咄咄逼人的攻势,三得利没有加大投入来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市场地位,在中国的啤酒事业成为企业的一种鸡肋。
实际上,三得利一直没有把啤酒作为最主要的事业。他们的销售额在2014年超过麒麟公司,成为日本最大的饮料公司。但是,三得利并没有满足日本第一,他们瞄准的是世界第一。三得利计划到2020年整个集团的销售额达到4万亿日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威士忌生产企业。但是,这样的计划表面上看是三得利的雄心展现,其实这也是该公司颇为无奈的一种选择。
因为在2014年,三得利花费1.6万亿日元的天价并购了美国最大的蒸馏酒生产企业的占边威士忌公司,这使得三得利公司一举从世界第10位蒸馏酒公司跃居第三位。但是很多专家对这次并购效应都持怀疑的态度,因为美国的占边威士忌基本只是在美国本土销售的,很难开拓海外市场,并购对产品的销售并没有太大的拉动作用。而这次并购所需要的融资被认为是日本民间企业最大规模的融资,这也将成为三得利的沉重财务负担。事实上三得利已经意识到今后几年可能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时期,所以一直是由家族经营的三得利破天荒地把经营权交给了从日本便利连锁企业罗森公司招聘过来的社长,希望引进新鲜血液来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
结果,三得利重新打出已经放弃了的经营口号,即“选择和集中”的经营方针。他们将集中经营资源投入到饮料和烈性酒的事业中,而啤酒事业只能继续作为辅助性事业而存在。基于这样的企业战略,三得利当然不愿意与啤酒界的世界巨头直接竞争,撤离中国啤酒市场也就是时间的问题。只是放弃中国这样的市场,对三得利来说不知道到底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