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云贵川三省立法共同保护赤水河流域”消息令国内白酒从业者拍手称庆。
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11年,国台酒业就以“节能、高效”的生产理念,为保护赤水河的生态贡献了一份国台力量。
1、节能、高产的“国台十年”
早在2011年,国台酒业就以“国台酒庄”为初始点,开启了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之路,凭借在车间建设、空间布局、机械制曲、润粮蒸酒、智能存储等方面的科技突破,为全面数字化智能酿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国台酒业积极推动全面数字化智能酿造,目的只有一个,“要将传统酿造“12987”工艺提炼为beplay正规 ,为进一步清晰标准、建立系统。”
按照国台酒业董事长闫希军的介绍,“国台酒庄”的第一个车间就是立体架构,把传统的一层式,半边酿酒、半边摊晾的酿酒车间调整为两层,向空间要资源,进而达到“节约一半土地,扩大一倍产能”的效果。
此外,闫希军强调,“集约化的设计也能酿出好酒,并且与中央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尽管前期投资大,但绝对是利于茅台镇长远发展的设计。”
2011年-2021年,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国台酒庄,其轰鸣的酿酒车间内“机器比人多”,智能化与数字化“更上数层楼”。
2021年8月,正值第五轮次酒酿酒期,“国台酒庄”智能酿酒第四车间内机器轰鸣声阵阵,却鲜有见到工人的身影穿梭其中。
据车间操作员介绍,这就是智能化酿造。以前复杂的一道道酿酒工序,现在可以不再经由人工去完成,以前几十个人的工作量已经被机器取代,节约时间、人力的同时,较之以前也更为准确、便捷。
另值得一提的是,国台酒业是全国酱酒行业第一家启用智能车间的酒企。
2、国台酒业的目标:“人员、资源、环境的和谐!”
在中国,酿酒行业一直是传统行业的代表,重人工、重能耗,每一瓶优质好酒的背后都少不了酿酒人的辛劳与大量的资源消耗。
可是,国台酒业却致力于打破传统,与大家“逆向而行”,坚持以人为本、资源集约、环境友好。
2021年被国台酒业定义为“全面走向数字化智能酿造的元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台酒业参照智能酿酒第四车间的设计方案和运行理念,对1号酿酒车间进行了升级。
闫希军指出,茅台酒也好,国台酒也罢,一瓶好酱酒都离不开茅台镇。但茅台镇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终究是有限的,粗放式发展难以长期为继。
除了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酿酒企业也要更多的为员工考虑,高强度、重体力的劳动模式持续不变,以后酒企招工都会有问题。
正是基于对“资源、环境与人力”的考量,国台酒业确立了企业“和谐发展”的理念。
一方面是坚持自2011年以来的“节能、高效”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则是以人为本。
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酿造的推进,国台的酿酒工人要进入白领阶层。
国台酒业在继承核心工艺本身的基础上,会逐步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消除繁重的人工劳动环节。
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以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精神,将产品需求与科技内涵、环境生态和建筑艺术相融合,实现集约、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3、“十四五”期间:继续改善酿酒环境,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进入“十四五”以来,众多酱酒企业都在向更健康、更智能转型,国台酒业作为“先行者”,一直处于“领跑集团”。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酱酒持续火热的当下,生产与环境,产能与库存的矛盾越发突出,国台酒业能否坚持下去,又是否愿意更进一步?对此,国台酒业方面的回答是“肯定的!”
闫希军表示,“与茅台酒一样,国台酒也是天人共酿,得益于茅台镇得天独厚的产区生态环境。只有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茅台镇的产业生态水平,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据了解,2018年,国台酒业就曾捐赠100万元用于保护赤水河源头。
而且,国台酒业一直努力在水循环系统、节约电气能源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以“尊重自然、敬畏生态”的态度加强对赤水河的保护。
对国台酒业而言,坚持智能化、数字化酿造既是保护好赤水河生态的最佳方式,也是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的最好办法。毕竟,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闫希军直言,质量源于设计,标准重在精准执行。白酒产业要朝着这个方向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是当代酒业中人的历史责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十年以来,国台酒业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酿造上的实践成功,已经引起广泛共鸣。
一是政府认可,今年6月21日,国台荣获贵州“AAAA级生态酿酒企业称号”;
二是行业认可,传统酿造时代正在向智能酿造、智慧酿造方向发展。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只有从环境、环保到原料工艺等多方面构建全生态体系,才是中国白酒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