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二次上会被否,年销售不足千万,资金链断裂,触发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期酒回购条款,湖南胜景干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名“胜景山河”)一步一步陷入穷途。
2014年12月22日,胜景干黄员工集体走向岳阳市政府,希望当地政府全面接管企业,并动用欠薪保障金,偿还企业拖欠他们的数十个月工资。
致力于把岳阳打造成为“中国新型黄酒之都”的胜景干黄实际控制人姚胜,从2014年7月开始“失联”,在员工的愤懑声中,在媒体的注视下,留给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深刻的背影。
奇迹未现:上市前夜“突然休克”
时过境迁,记者仍然记得5年前和姚胜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那是2010年12月16日,深圳某五星级酒店,股票代码被确定为“002525”的胜景山河在此举办晚宴,拟为公司股票次日登陆A股市场进行答谢。
答谢晚宴刚刚开始,西装革履、头发齐刷刷向后梳去的姚胜接到一个电话后匆匆离席,随后消失的还有公司全体高管,留下一众宾客自饮自酌,各自散去。
次日凌晨4时,姚胜见到记者时透露,近期有媒体称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不实,并实名举报至中国证监会;16日晚上,深交所与公司进行了紧急沟通,要求胜景山河暂缓挂牌上市。“缓缓不要紧,迟早会要上!”姚胜口气轻松,握手有力。
针对胜景山河的核查旋即铺开。
从2011年1月开始,中国证监会联合相关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派出十几路调查小组,分批实地到全国各地进行核查。其间,胜景山河一高层向《中国经济周刊》坦陈,“这段时间真是胆战心惊、度日如年,平时极有生活规律的姚总(指姚胜)经常彻夜失眠。”
这年春节,姚胜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来短信,并称,“2011年,我们将带着您的期待穿越奇迹!”
在万众瞩目中,奇迹没有出现。
2011年4月6日,胜景山河二次上会。在中国证监会第60次发审会上,胜景山河“首发会后事项”未获通过,其募集的5.8亿元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利息被要求返还证券持有人。当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称,胜景山河未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重要直销客户未披露以及重要存货未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三种情形,不符合法定上市条件。
“遗漏了很小的信息披露,(只是觉得)太可惜。”当天晚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接到姚胜的电话,他说,“来年我们再上发审会!”
胜景山河上市资格被取消,这是继立立电子、苏州恒久之后,中国证监会第三次撤销已过会公司IPO的核准决定。
步入穷途:行业过冬、营销下降、期酒融资失败
在理想、尊严和各种利益裹挟之下,姚胜不能自已地往前走。
2011年7月,胜景山河以增资扩股方式成功引进中科招商创投、华鸿景开、中瑞国信、中科沙钢和中科汇通5家战略投资者,注资1.275亿元入股胜景山河1700万股,胜景山河总股本扩张至6800万股,战略投资者持股25%。
当初,胜景山河对外的说法是,通过获得募集资金,用于扩建技改工程、品牌推广和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
在IPO野蛮生长的年代里,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上演,一些嗜赌成性的企业不惜走上借钱上市、包装上市的道路,股权投资机构也热衷这种危险的游戏。在2011年7月这次增资扩股中,5家战略投资者以7.5元/股、16倍的PE入股风口浪尖的胜景山河,高出当时酒类板块市场8~10倍估值的一倍左右。
2012年是中国酒类行业的分水岭,受“塑化剂”风波、重拳治理“酒驾”、遏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中国酒类行业告别“黄金十年”,蹒跚步入寒冬期。
对于胜景山河而言,更为不利的是,黄酒消费习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尚处于培育阶段。“一瓶干黄价格低辄数十元,高辄数百上千元,一顿饭要消耗好几瓶酒,价格不菲。”胜景山河一位要求匿名的高管称,“公司市场开拓费用居高不下,而市场销售一年不如一年,加上IPO留下的财务黑洞需补上,风投进来的一个多亿没能撑多久,企业又开始陷入四处找钱之境。”
内忧外困,素以乐观形象示人的姚胜,偶尔流露出感伤情绪。2013年上半年,胜景山河的一次产品推介会后,酒过数巡,姚胜在卡拉OK厅演唱了一首《英雄泪》,多人留意到这个曾经的架子鼓手、歌手、武术爱好者眼中饱含着泪水。
再提IPO的愿望显然不合时宜,胜景山河转而将目光投向酒交所,以期实现期酒融资、品牌重塑的目的。
2013年11月,胜景干黄·珍藏精品(申购代码:301113)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上市,发售总量为99999坛,公开发售量为66190坛,发售价格为890元/坛(每坛的容量为2500mL),余下23809坛则为定向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