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

当前位置: 古井贡酒 >> 古井贡酒新闻 >> 六字口诀让酒醅自由呼吸

六字口诀让酒醅自由呼吸

发布时间: 2014-07-21  查看次数: 1407    

  安徽亳州,古井贡酒酿酒车间里,散发的氤氲雾汽,很快被酒糟透出的馥郁香气淹没。

  酿酒是一门手艺,泥窖固态纯粮发酵更是一种传承的传统工艺。每天早上,升为组长的高光就要开始一天的劳作。他的师傅史建酿了24年酒,可每天都要穿梭在生产车间里,察看每一个酿酒细节,他总结说,“不能否定老手艺,也不能轻视新技术,每天都得学习,改良工艺。”

  师徒二人很有默契感,在他们看来,这种传统的酿酒节奏,虽然有一些“机械化”的改进,但最精髓的技艺还在延续着。

古井贡车间现场

 

  相逢:“老祖宗传下的手艺不能丢”

  2009年,27岁的高光结束了在外奔波务工,踌躇满志来到古井集团。

  迎接他的是一个既新奇又辛苦的工作——酿酒。“基本是从零学起,不懂就问,错了就摸索,再不会就重来试一遍。”虽是中专毕业,但高光好学的劲头,让酿酒师傅史建似乎看到自己当年进厂的影子。

  “手工酿制和机械酿制迥然不同,手工酿制是一种传统工艺,遵循四时节气,酿造工序复杂,没有三五年功夫别想弄懂其中奥妙。”史师傅深知酿酒的不易,这门靠口口相传的手艺该如何继承下去?

  2009年,古井集团“传帮带”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借着这次东风,高光顺利“拜入”史师傅门下,名正言顺学起了酿酒技艺。

  拜入门下的高光虚心讨教,从最基本的工序做起,“最不起眼的工序就是上甑,但没有五六年现场锻炼,都拿不起木锨。”

  心传:“保持颗粒之间的缝隙”

  上甑只是酿酒的一道工序,但恰恰是古井贡酒酿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原酒品质与好坏,也关系到是否能丰产丰收。

  酿造管理中心三部六车间里,机器轰鸣,出窖的酒醅平铺在地,两名工人汗流浃背,一抡一锨,将酒糟铺入大的蒸笼里,再进行蒸馏。

  高光告诉记者,仅一抡一锨的反复,自己练了2年多才掌握住技巧,归纳起来就是6个字,“轻、松、薄、准、匀、平”,这是“大质量”下的“小细节”。

  区区6个字,动作看似简单,但即便是有经验的史师傅做起来,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每天也在学习,改进,来不得半点马虎。”意会言传,得失存心之间。

  “保持颗粒之间的缝隙”,只有这样才能让发酵了60天的酒糟在微生物的催化下,自由“呼吸”。

  酒糟湿重,一人一锨,两人相互配合,不能多,不能少,控制在一锨含6斤酒糟,车间管理员宁强曾精确计算过,“一锅能下2吨酒糟,算下来,一个人平均要挥锨660多次。”每一锨落下,要像耕地一样均匀摊开。

  “边高中低,探气上甑,高端低倒,轻撒匀铺。”这是史师傅总结出来的口诀,毫无保留地交给学徒。等高光的双手老茧被木锨磨破了几遍,经年累月的操作积累,才能领悟其中诀窍。

  脚步:师徒二人的“变与不变”

  “想学真技术,就要下苦功夫。一丁点的差错就会造成酒质发生变化。”高光铭记师傅的教导。刻苦钻研,不断实践促成了他华丽转身,四五年下来,成为史师傅的得意门生。

  史师傅和酒打了半辈子交道,他恰恰站在“古井发展,古酒创新”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上。从初生牛犊的学徒工,到熟练的酿造技术骨干,再到工艺员、管理员,到如今的车间主任。

  变的只是岁数和思路,不变的才是老祖宗传下的传统手艺。

  “引入机械设备,能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还能提高蒸馏效率。”史师傅见证了“变与不变”的革新,纵横阡陌的窖池间,头顶是飞快运转的行车,快速将笨重的蒸笼掀开拉起,过去肩挑手推的场景一去不返。

  环环紧扣的工序流程,代代相传的酿造技艺。高光在帮扶之下,已走上管理岗位,他和师傅史建同时评为“帮带双星”。

  师徒俩没有安于现状,还在不断摸索,“传帮带”让史师傅看到传统酿酒技艺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弥足珍贵。

  作者: 张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