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塑造产品消费场景而非跟时髦
传统企业的另一转型方向是通过生产当下时髦的产品来蹭个热点,提高点销量与收入。许多企业扎堆蹭热点,跟风生产,但为何没多久之后归于平静呢?
这类现象级的产品在渗透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并没有与消费场景建立任何联系,也并不是因为消费者由衷地喜爱而去选择的产品。营销的本质应该是营造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何时会想起你,遇到什么情况时会想到你?
再来看恶评如潮的脑百金给人留下了潜移默化的印象是不知道给父母送什么时——送脑百金吧。洋河厉害之处就是渗透率(大家都喝)。高速路上的高炮、烟酒店的门头、餐饮店的海报招贴,既提高了渗透率,又建立了消费场景。
洋河成功地与消费场景进行了衔接,让消费者只要抬头,入眼的就是洋河广告场景,这样就产生了消费的动力与需求。
这种将渗透率与消费场景完美结合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毕竟洋河的营销模式和营销速度在中国白酒业来说,还是首屈一指的。
三、必要性才是转型的基础
李叫兽曾经有一篇文章写到高级动物的表现之一就是使用工具,而小时候学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通过搬运石块达到喝水的目的,但乌鸦最后并没有进化成高级动物。
从生物进化史来看现在的企业转型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个能活到现在的生物都是经过无数次地转型与适应才能到今天。
让大家深恶痛绝的蟑螂小强,在几千万年的进化中什么都吃,多么艰难的环境都可以生存,核辐射之后最先出现的生物只有小强,甚至头被砍下来还能活9天,据说最后还是因为饿死。小强以及其他生物,甚至包括人类能够进化到今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性。
为什么许多传统企业嘴上说要转型而身体却很诚实?
是当前的环境再恶劣还不至于让许多企业一夜之间关门。就研发新产品而言,市场上流行什么就跟风做什么,借着利润还没透明赚一笔,通过山寨模仿在风口期也能活得比较滋润。
传统企业自身的内部转型与要改变的项目太多,阻力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转型艰难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正想要转型那就应该制造必要性。
主动竞争而不避实就虚;创造创新而不山寨模仿;坚决整合而不心慈手软。每一次转型必定是有风险,如果觉得风险难以承受,那就不要自欺欺人似地假转型。
结束语
即使竞争再饱和的品类,也会有几个地头蛇能杀出一条血路,让大品牌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在聚焦市场的渗透率高,又建立了对应的消费场景,让消费者乐于分享、乐于推荐,在这个广告流量贵得离谱的时代极大地弥补了营销费用少的缺陷。
任何一个愿意转型企业除了外部压力,更取决于内部的动力是否充足,是否有足够的必要性。
车有车路,马有马路,传统企业没有方法,没有动力时,还是请停止假转型,思考好了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