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大商控制力下滑
市场碎片化另外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进口葡萄酒大运营商的控制力在下滑。
无论是曾经在中国叱诧风云的卡思黛乐体系,还是在2005-2010年涌现出来的那一批活跃的大运营商,呼风唤雨的局面早已不在。
广州传世夏渡酒业创始人张强称:“随着进口葡萄酒价格、价值越来越透明,可选择度越来越大,经销商和品牌运营商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进口葡萄酒大运营商的控制力已经微乎其微。”
张强告诉WBO:“如果传统一些大运营商、经销商还有做渠道的意识,那么很多新加入的运营商和经销商,就彻底放弃了渠道和终端,哪里有团购客户,就往哪里发力,价格也混乱。这是行业门槛太低带来的问题,让中国葡萄酒市场更支离破碎。”
“相比前些年,这两年葡萄酒行业新进的大资本不多,并没有大资本用控盘式策略来做市场。”张强称。
最畅销单品,也有三种不同价格,背后藏着三种类型经销商
珠海全达总经理孙绍良也在观察中国市场,他说市场碎片化还有一种特征就是:即使是最畅销的单品,也有三种价格,背后藏着三种类型的经销商。这样的局面,大商们又如何收复市场?
无论是全球名庄还是一些澳洲酒畅销单品,在中国有行货价、水货价、假货价,甚至还有平行进口价。每种产品和价格背后,都有自己的经销商群体,也都有自己的消费者群体。这些本来可以一统市场的畅销产品,却也变得支离破碎。
“这种状态,真正伤害的是想去维护好市场的中国经销商。如果某一类产品在市场上长期有四种价格,谁还敢真正投入去做渠道?”孙绍良称。
一些搅局型B2B平台、非品牌运营商却在野蛮生长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很多传统的大运营商觉得市场越来越难做之时,一些搅局型B2B平台、非品牌型运营商却在野蛮生长。
特别是一些B2B平台,他们没有品牌忠诚度,更不会对市场区域进行保护和划分,也不纠结平台是否拥有长线主推产品,就是用超低价来换取销量,今天推几款特价OEM产品,明天又找一些另外的尾货。这种产品流入到三四线城市经销商或烟酒店老板手中后, 其实零售定价却并不便宜。葡萄酒市场于是被每一个终端控制,也正是碎片化的一个表现。
“不知道究竟是碎片化市场造就了这种搅局型进口商,还是这种搅局型进口商加大了市场的碎片化程度。反正目前只有这种业态的进口商在野蛮增长。”席康称,这种业态B2B平台甚至常年亏损,却做大了销售额,也完成了对行业的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