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无人便利店叫缤果盒子。它是第一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大约十几平米左右的面积,它的名字叫缤果盒子。与其它便利店不同的是,它24小时营业,而且店内是没有收银员的,你可以自主购物。
如果你想购物,扫一下二维码,经过识别之后,就可以进入店内去选购商品,选购完毕之后,将商品一个一个放到感应区上,旁边的感应器的显示屏上就会显示产品的名称、价格。现在产品只能一次放两三个,放多了有时不能识别。全部结算完成之后,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结算,上面有二维码,扫一扫可以直接付款。这就是无人便利店的一个体验过程。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伊利、娃哈哈近期也纷纷宣布布局无人便利店:6月25日,饮品界老大娃哈哈和研发无人零售店铺技术的深蓝科技签订一份“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协议。随后,乳业大佬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的无人便利微店。 阿里也宣称,即将在7月初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推出阿里无人超市“淘咖啡”。“淘咖啡”将是一个占地达200平方线下实体店,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用户达50人以上,而实际容纳规模可随场地面积而增加的店铺。
实际上,去年开始无人便利店在国外已经有所尝试。去年底亚马逊在西雅图推出的实验性质的AmazonGo商店,在这家商店没有任何售货员,顾客选择好商品之后,完全不需要考虑结账,直接往门外走就行,彻底颠覆了“挑选商品——排队结账——确认付款”的传统购物程序。AmazonGo商店也是全球第一家推出的新零售店铺。
业内普遍认为,无人便利店将在2017年集中爆发!那么无人便利店真的是下一个风口吗?我们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
从资本角度看,无人便利店极大地减少人工,应用场景多,可规模化复制能力强,这是资本比较关注的。
从消费需求角度,无人便利店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利,花钱买便利的消费习惯在90后、00后体现的很明显,在70后、80后的中产富裕阶层也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从经营角度看,虽然无人便利店效率高了,成本更低了,但是用户体验降低了。有人便利店靠服务打动人,卖的是产品价值+感情价值+服务价值,无人值守,意味着完全靠商品与场景来打动消费者,特别是会倒逼便利店的商品供应变革。
在技术上虽然早已有成熟的支持现金找零的自助扫码系统,可是使用现金支付的消费者还在一定数量上存在。而且普通人扫码速率和专业营业员根本无法相比,一旦排起队,这后果可以想象。同时这套自助扫码系统软硬件设备价格不菲。
无人便利店是否会成为真正的风口,真正的决定因素在于消费者的素质。偷窃、恶意破坏等始终是无人便利店绕不过去的问题。此外,无人便利店还存在着变成街头垃圾箱,甚至居无定所人员居住点的可能性,这样会极大的降低资本的效率。
不过不管你愿不愿意,新零售已经来了,这会影响现有的传统渠道,也会影响未来新零售的变革。但是同时也有人 持一些反对意见,认为这个试验店还有待观察。比方说物美便利店的总经理董刚认为,类似缤果盒子这样的便利店,其实不算便利店,而是改造版的无人售货机。因为缤果盒子主要有两个型号,中号的是12.48平米,大号的15.65平米。虽然15平米的盒子与传统40平米的便利店可以销售的东西相当,但是大部分售卖的还是日常应急的产品,如食品、饮料等等。参照国外的案例来说,国外自动售卖机的投放量远远大于便利店的投放量,因为更加方便,更加能够应急,投入成本更低。
所以无人便利店能不能成为一个风口还是有待观察的。不过不管你愿不愿意,新零售时代已经来了,我们要积极尝试,积极拥抱,积极去适应。希望各位总裁关注新变化,适应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