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清末的时候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结结实实的闹了一把,最后洋人没有灭掉几个,倒是灭掉不少“信教的清人”,大概其中的逻辑就是既然洋教是洋人信,那么信洋教的人都是洋人,于是一帮“清人”由于拜了上帝连人种都被变了。这一出闹剧的荒诞之处就是在当时“扶清灭洋”是个大趋势,是政府倡导的“主流”,于是在这种天然伦理的保护下,做出怎么样的事情都是不为过的。
时间过去了一百好几十年,从目前看来,中国人除了失了大片的国土引得几个“愤青们”深夜“疾首痛哭”,里子里却依然是那个“扶清灭洋”的“清人”,虽然面子上中国人早已由“清人”成了“国人”。
前几天,6 月6日,正好是星期6,在这个如此吉利的日子里,一只猫带着一群喝醉酒的家禽开了一个“庄重而顺利”的会,准备建一个叫“酒类beplay好玩吗 诚信联盟”的农场。
猫表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们家禽以前都是散养,投入高,产出还低,不符合节约型社会化生产的需要,现在国家提倡“互联网+”,咱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建个农场,开始圈养,这样不仅成熟期短,出栏率还高,最重要的是,你们不用自己找卖家,我统一销售。于是家禽们一想到以后不用风餐露宿酒可以安安稳稳的赚钱,乐呵呵的嘴都合不拢。
这个故事聊到这里其实是圆满的,起码是看上去挺顺利的。
天猫这次打出“溯源”、“破损包赔”和“次日达”的概念,说句真心话,还真心不错,解决了消费者“保真”和“物流”的痛点,但是以上也仅仅是天猫的出发点,对于中国酒水而言,却永远不会是看上去那么美。
首先是天猫本身作为中国最核心B2C平台,起先的定位是区别“淘宝商城”(这可不是“淘宝网”),其次是通过高门槛解决淘宝假货泛滥与消费者品牌识别的问题,从网销的角度来说,天猫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相较于服装、电器与零售类,作为食品类的中国酒水是否具备在天猫开展大规模营销(抱团?)的条件呢?
窃以为,天猫坐拥知名品牌资源与社会大流量的优势的背景下,其实依然是在价格范围内的不断拓展,通过品类的不断内部清洗企图达到品牌含金量的提升,简化消费者的选择难度,此特征显然与中国酒水明显的阶梯型分布特征(无论是品牌还是价格)相冲突。中国酒水即使是茅五泸洋,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难进行统一的价格体系管控,因此线上价格优势不仅不是酒水网络化的优势,甚至可能是产生最大内耗成本的因素。
同时中国酒水在品牌层面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消费误区(从酒水的品牌与副品牌可见一斑),消费者在酒水选择时自然是能够信任天猫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但是中国酒企能否适应天猫的平台化运作方式,同时天猫能否与酒企针对(专供/普品)提出相应的识别,这不仅仅是一个二维码能够解决的,而是大量后天与前台的衔接与传播工作。
其次是中国酒水自身内部繁杂的酒体特征传播与认知并非是单向的,中国酒的精妙之处在于给与消费者的体验,而不同的消费场景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其实都会影响这一认知,一旦在消费者层面无法得到有效而系统的传达,那么将会是天猫与酒水品牌背书的摧毁,而恰恰中国酒水在消费者教育层面(无论是品牌历史还是产品体验)又最是欠缺!
自然“互联网+”是个大家都在热议的话题,也不可否认进军互联网是中国酒水转型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千疮百孔的中国酒水在没有做好品牌形象、组织体系、人力资源和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前提下进军天猫更多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甚至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艰难的背后一定是隐患丛生,且看这几家参会者经营品类就可想而知,人心隔肚皮,中国白酒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的背景下,天猫也就是一个旁观者。
正如“扶清灭洋”一样,有时看似大趋势的东西,只要根本“人”的问题没有解决,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弊大于利。洋河是在互联网的路上卖了点酒,又有谁知洋河花了多少钱呢?又有几个能有洋河的资源优势呢?这一切一切的未知都给中国酒水的互联网之路蒙上深深的阴影。
拥抱互联网,允许试错的存在,但是,绝不对不能把试错当成想当然的理由,因为,它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而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