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酒记者陆续收到消息,很多名酒厂开始或者正在取缔异地生产线,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主要的原因是合作中间出现了很多无法管控的问题,时间越长双方的分歧越大,甚至出现不合规生产,私下生产的情况。
对于“异地建厂”这件事情,白酒行业一直是讳莫如深,因为在大众消费者的心里,酿出好酒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环境。如果换了个地方,是不是还是那个味道很让人怀疑。
虽然实际上很多名酒厂的异地建厂都是灌装厂,并不牵扯到酿造环节。只是这事情很难和消费者解释清楚,或者压根没有必要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异地灌装,可以在税收、运输成本等环节享受极大的成本优势,而且也可以很快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很多酒厂早早就大胆进行了尝试,比如泸州老窖的华北基地、沱牌在邢台的技术输出基地、全兴在新津的授权生产基地、五粮液的技术支持企业永不分梨、五谷春等等。
2013年8月,泸州老窖华北基地在鹿泉奠基开工,石家庄副市长、鹿泉市市长市委常委悉数出席。后来,泸州老窖华北基地纪念酒面市。
2013年8月,五粮液2.5亿投资河北永不分梨酒业,2014年7月,五粮液出资2.5亿收购河南五谷春52%的股份。
2016年3月,媒体报道,邢台市沙河集中开工的项目中,就有沱牌的分装线项目。
更早之前,全兴在成都新津县余波酒厂签订合作协议,授权生产全兴醇系列产品。后来协议到期之后,余波酒厂继续生产,由此还诞生了公安部亲自督办的“12·22”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2015年8月,这一案件被邢台市公安局告破,据河北法制网的披露,当时邢台警方查获了很多的假冒产品,涉案金额高达2500多万元。目前该案仍然在进一步的侦办当中。
这起事件,也许只是异地灌装模式比较极端的案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异地灌装,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风险。在食品饮料很多行业存在的异地灌装模式,会不会是一场错误的试验?
名酒与区域白酒的较量
白酒对于地方政府的意义很大,“当好县长办好酒厂”曾经隐喻着酒厂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而翻开今天白酒上市公司的财报,按照地方政府持有的股权比例大概估算,都可以算出来地方政府原来才是白酒行业的老大。
进茅台五粮液洋河三强的地方政府占比,在市值上都已经占据了白酒行业大半江山。如果再盘算下税收,作为地方纳税大户,酒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白酒的格局版图中,全国性名酒一般在200元以上的高端价位,地方白酒主销一般在百元左右的中档价位。无一例外的是,全国性名酒在中档以及中高档价位上在各个区域都遭遇了激烈的竞争。地方酒凭借“在地化”的优势,用深度的营销模式,高强度的市场投入,几乎能够垄断当地市场。
而全国化白酒与地方白酒的竞争,如何打入地方酒的根据地,一直是名酒厂思考的命题。
于是,与当地的酒厂或者酒商合作,落地灌装线,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降低成本,复制一个地产酒,成为策略之一。
只是现在看,这种策略受到的挑战压力很大,几乎没有一个名酒厂通过这一方式获得大范围、可复制的成功,当地地方酒依旧强势。
靠近市场与靠近工厂
与名酒厂靠近市场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酒靠近“工厂”的建厂。四川的邛崃,是一个被酒行业广为知晓却又很少提及的产酒地区。有着“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之称的邛崃获得了两个“金字招牌”,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曾先后向邛崃颁发了“中国白酒原酒之乡”的牌匾。
这个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也吸引了很多的酒厂在此设厂生产。还有很多的企业,选择了靠近“工厂”设置分厂。这些地区还有着包装、设计、防伪等成熟的配套支持。
更多的企业,还是选择了靠近市场。稻花香是白酒企业中比较敢于投资建厂的品牌。曾在重庆、黑龙江、湖南津市、河北成安等地先后设厂。
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特别是低档酒企业。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能够更好的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如何管控
公安部督办的“12·22”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中,“假冒”的“全兴醇”系列产品就是来自于之前全兴授权生产的“余波酒业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之前是全兴委托加工厂,2012年、2013年曾有合作。
合作中,类似生产量,收费模式等诸多无法管控的问题,导致全兴在合约到期之后没有选择续约,但是余波酒厂在没有得到全兴授权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并对外销售,构成了假冒侵权行为。
重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微酒记者,当时代理了厂里生产的产品,但是分厂随意开发产品,甚至和主导产品长的很像,厂里也没有限制,导致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擦边球的产品太多。
一场冒险的试验
从结果看,名酒的异地灌装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开放性的市场获得了一定的收益,特别是当地的支持,更好的贴近市场,获得当地的支持。对于低档酒而言,这或许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但是对于中高档白酒而言,这一模式并不一定奏效。
更重要的是,名酒与当地白酒的落地竞争,更多的不仅仅是成本问题。更是对当地根据地市场的组织和模式投入,甚至背后的机制驱动。
对于地产酒而言,这唯一的根据地至关重要,是生死之战。全国化名酒的落地,更多的还是在要营销的队伍落地,组织模式上采取更加深度的策略,异地建设灌装厂,也许只是一场名义上的“本地化”,一场冒险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