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酒著名产区泸州、宜宾、邛崃、绵竹,长期从事贴牌酒生产的厂家们向记者透露到一个信息,“运营商拜访的频次在降低,政府也在设法整合原酒企业,通过多方合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邛崃一位长期从事贴牌酒生产的人士向记者如此谈到,但他表示贴牌产品消失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贴牌产品在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
“酒类生产加工企业应该综合考量贴牌酒在现阶段发展中的实际价值与作用,在趋利避害的综合权衡下做出客观评价,一并形成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体系布局。”品牌专家徐广生分析到,酒类贴牌产品是衍生在企业主、副产品之外的一个分支。他表示,贴牌是社会化分工协作的一种常见业态,目前一些主流企业清理产品线,应该理解为企业在整体策略上对贴牌产品进行适当与必要的调剂,是一种企业常态化产品策略调整现象。
“从此意义而言,贴牌酒短时期内应该不会消失。”徐广生表示。
正品VS贴牌,“贴牌酒”的求生之道
经过行业的深度调整期之后,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形成,酒类行业开始由粗放式管理朝精细化经营进化。酒类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体系概念、产品战略意识与品牌主导功能也开始逐步增强。
表现在产品端上,主销产品的新动能对企业的战略价值也日益凸显。
从行业发生的几个案例来看,贴牌酒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贴牌产品发展的过大或者过快,不但会稀释主销产品的品牌识别,弱化主销品牌的品牌忠诚与透支企业母体的品牌资产,而且如果出现管理失控,贴牌产品侧翼的“主力”功能会进一步质变成绑架企业“阻力”的绞索。
绵竹东圣酒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谈到,酒企获得品牌使用费和生产费用,并且还可以利用贴牌商的力量和市场资源,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运营商可以借助企业品牌价值抢占市场份额,贴牌之路怎么走,关键在于怎么平衡企业与运营商直接获得的利益。
“主流酒类生产加工企业在重新评价嫡系产品与非嫡系产品的功能作用论断之后,形成加快嫡系产品的推进步伐,收紧与制约贴牌酒产品的过快发展的一种行业现象,造成贴牌产品的空前困惑。”徐广生认为,随着消费升级与消费多元化趋势,白酒产品特殊的人文与商品双重属性,赋予了白酒在产品端无限延伸与拓展空间;而作为酒类行业的一个衍生物种与经济形态,贴牌酒应该跟随主流品牌的发展进行差异化定位、策略化经营与阶段性进化。
酒类营销专家乔运昌则表示,从企业层面来看:
首先,应该提高贴牌商进入品牌开发的壁垒,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开发规则优化品牌结构,比如从目标销量、资金、网络匹配程度、资源配置状况、品牌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几个重点指标上进行考核评估,淘汰掉理念落后、资金实力弱和存在浑水摸鱼、打擦边球心理的贴牌商;
其次,要重点扶持超级品牌运营商,与其形成战略联盟一体化,打造持久的厂商共赢体系;
最后,贴牌模式下的品牌与主品牌的渠道、价格等方面一定要做好区隔,不能相互冲突,形成一个有效互补的品牌架构。
显然,从战略层面对贴牌产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一种经营思维。
贴牌酒未来命运,你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