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酒母,聊酒不可不提水,而聊中国白酒则不可不提赤水河。赤水河,美酒河,一条神奇的河流,孕育出了茅台、郎酒、董酒等诸多的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酒。
赤水河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古称安乐水,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称毕数河,经贵州省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全长523千米,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千米。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洪、枯流量变幅大,实测最大流量98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33.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总量101亿立方米,最大年为173.8亿立方米,最小年为61.4亿立方米。
赤水河的水对赤水河流域的多家酒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夸张的说,赤水河的水是赤水河流域多家酒厂的灵魂。为了复制茅台镇的优质白酒,全国曾有40多家企业到茅台镇请师傅,按茅台工艺烤酒,但无一成功。1974年,国务院曾组织专家在100公里外的遵义进行茅台酒异地生产的大规模实验。人员、设备、原料、工艺甚至连窖泥都从茅台镇搬去,结果生产出来的酒质虽好但仍然不及在茅台镇生产的。
出于赤水河的感激之情,茅台镇人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保护生态环境,使得各项指标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2004年茅台集团建立了大气质量监控系统,此外,茅台集团还投入了近10亿元建设茅台酒经济循环工业园,一个山清水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工业生态园正在赤水河沿岸形成。
赤水河是现如今长江流域为数不多的受污染程度较小并且得到原生态保护的大型支流之一,国家对赤水河这条美酒河的保护工作一向非常重视,为了保证茅台等诸多赤水美酒的质量,1956年和1958年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指示,赤水河水不能污染。1972年,周恩来总理又严令,“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这一指示至今仍被严格执行。赤水河虽经历时代的变迁,但由于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用心呵护,水体一直未受到大规模的污染,确保了赤水沿岸诸多酒厂酿酒用水的优质、纯净。据科学检测,赤水河水质极其优良,无异味,微甜爽口,降解物少,硬度适中,酸碱适中(pH为7.2~7.8)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钙镁离子含量均符合要求,完全符合食用卫生标准。赤水河流域先后有多家酒厂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保护的“原产地域产品”。
然而在本世纪初,为了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赤水河流域各大酒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出现了“争水”现象,同时赤水河上游也出现了一些污染性企业,导致了赤水河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的污染。针对这一现象,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自2011年颁布施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加强赤水河流域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百姓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以及部分企业偷排的现象仍然存在。2013年,贵州联合云南、四川两省环保厅建立起“beplay正规 共享、信息互通、联防联治”的保护机制。通过联合执法、交叉执法、联合监测、应急预警等工作制度,探索省界断面、分水线以及石坝河等跨界支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尽管联合治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贵州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表示,流域规划管理地域化和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使得全流域环境保护工作难以统筹协调。联合执法频次较低、执法范围较小的问题依旧存在,尤其是跨界支流的联合执法和污染控制工作,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指导,才能顺利有效治理赤水河污染问题。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至2017年,赤水河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据《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特邀评估专家、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董方勇介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对赤水河流域水质进行生物指标监测,结果显示,水质已经由2012年以前的轻度污染逐步转到轻污染、无污染。
如今,赤水河的水已经成为了赤水河沿岸诸多酒厂的一块金字招牌,赤水河水又重新变回清澈,但赤水河的保护工作在时间和地域上都是一条很长的战线,维护好赤水河这条美酒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仅靠某一个酒企或者一个省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赤水河的清澈需要三个省的共同维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和行业协会引领下,赤水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