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风俗,形成了方方面面的不同,如用餐工具,我们习惯用筷子,他们用的却是刀叉。看着外国人喝酒,总觉得像中国人在品茶,只有优雅,绝不痛快。外国人喝的是酒,中国人喝的是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喝葡萄酒这件事儿上,中国和西方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以7个关键词来探究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喝酒这件事,从古代开始便有了很多“规矩”,什么杯子都必须倒满酒、与人碰杯,杯子放得越低表示越谦逊、敬长辈得双手捧杯等等。
西方人喝酒则很随意,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高脚杯是不用倒满的,只倒杯子的三分之一,也不会刻意的把杯子放低,杯肚轻轻一碰即可。
方式
在中国的酒桌上,无论喝的是什么酒,听到最多的便是“干杯”。杯中一次倒满,所有在一起饮酒的人欢呼一声“干”,一口全部饮尽,双手抬一下杯子或亮一下杯底以示敬意。最畅快的是所有人“一醉方休”!也不品尝有什么细腻的味道,豪爽地将杯举起,以最快速度灌进肚子里。
然而西方人饮酒,则较为讲究观、闻、品等步骤,尤其是葡萄酒。这反映了西方人对酒本身的尊重,不会追求一杯干的做法,而是细品,享受酒带来的愉悦感。就算是几个人在一起喝酒,喝的也是各自的酒,有时候也碰杯,但喝多少是个人的事。
理由
中国人喝葡萄酒的理由,除了一个“舶来”的隐晦暗示外,其他的原因都有些“赤裸”,大多只能含糊地说葡萄酒是文化的酒,代表着品味、高贵和时尚。其中不少人把红葡萄酒的红色当作是喜庆和浪漫的象征,当然还有人把葡萄酒作为“保健药”来饮用的,但这似乎已不是葡萄酒了。
如果你有留意,这些理由比香味、骨架、平衡、层次等理由更有效,人们根本尝不出或者没耐心去体验,大多是为高兴、为礼貌、为尽兴......
西方人喝葡萄酒是不需要理由的,好像随时都会喝酒,专门饮酒的地方叫酒吧,专门喝酒的聚会叫酒会,一个人时也能端着酒杯喝,总体上保持着独饮和安静。
目的
葡萄酒在中国人的眼里更像是一种工具,比如社交工具,很少系统地去分析葡萄酒其中含有的美妙作用,附加了很多外在的东西。
在西方, 喝葡萄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他们喝酒是为了欣赏和享受,特别是沉溺酒中的味道。“中国人喝的是酒杯外的东西,西方人喝的是酒杯里的东西”这句话的描述就非常精辟。
层次
在中国,酒类大致分为三种:啤酒、白酒、葡萄酒,啤酒是大众化的,随处可见,白酒酒精度比较高、浓烈,在酒局中见得最多,而葡萄酒,大多数人都摆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觉得有一定层次才会去喝。如果要将酒分个三六九等,那葡萄酒肯定是最高级的,在那些特殊而隆重的场合才会喝。
西方人则不是这样,葡萄酒对他们来说,就是很普通的一种酒,什么时候喝,在哪喝,不会太讲究,家里常备葡萄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搭配
我们喝葡萄酒,很注重餐酒搭配,觉得总得来些上档次的食物才能配葡萄酒,不然觉得是一种糟蹋,非常讲究,不过这也是尊重葡萄酒的一种体现吧。
其实西方人对葡萄酒的餐酒搭配,也是比较认真的,但不会太过刻意,有些国家甚至非常随性。比如俄罗斯人喝葡萄酒就很随意,食物搭配方面同样也是,可能是一块面包、一根香肠或者是一叠酱黄瓜,就能喝得津津有味。
文化
李世民、好问、李时珍、张骞等古代名人,早就涉猎葡萄酒,并且留下记载。中国,一个在2000多年前就以伟大的诗词赞美过葡萄酒的民族,说葡萄酒是“舶来”文化,实在让人费解。自中国打开封闭了几百年的大门后,葡萄酒仿佛一夜之间又突然盛开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西方的葡萄酒文化源自于强大的西罗马帝国,从那时开始,便从未失去过。从早期的农业社会一直到现在,西方的葡萄酒酿造进展历程可说是一篇令人着迷不已的传奇史,在伟大的西方文化中,葡萄酒文化举足轻重。
中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存在着差异,也各有特色,这与双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地域、宗教信仰等都是有关系的。
虽说有差异,但并不影响葡萄酒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享受。无论是中国的葡萄酒文化还是西方的葡萄酒文化, 都是希望一些好的东西可发展和传承下去, 使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葡萄酒文化和享受葡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