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盲品或比赛,是一种葡萄酒比赛全新的游戏。
有人认为,盲品这一形式可以减少先入为主的主观影响,因而是“公平、公正”的,其实“公平、公正”不可能是绝对的。首先品评总是要设置一些前提条件——也就是所谓的规则,没有这些条件制约,那种所谓的“全盲品”(不提示关于酒的任何资讯),如果不是学生为了学习,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盲品仍然不过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消费者在研究、参考一些品评结果时,需要先了解这些规则,看这些规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再探讨结果的可信性和适用性。
另外,品评毕竟是由人来进行的,而评委是人不是神,人总会受到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因素影响。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每个人总是有个人口味倾向,或许那些“顶级大师”能够依据经验修正自己的这种个人倾向,可以给出一个“公正”评价——尽管获得帕克好评的,多是那些“浓郁的、厚重的”葡萄酒,但是,他却声称自己喜欢“细腻的、优雅的”葡萄酒,或许是因为他深知,阅读他酒评和打分的消费者还是喜欢那种“浓郁的、厚重的”葡萄酒。
品评时评委需要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捕捉一切可能的资讯,对这些资讯进行汇总后,与记忆中积累的“葡萄酒标准”进行比对,最后形成自己对样品的判断。感觉器官的灵敏性虽然可以通过训练开发,但仅仅是发掘而已,并不能超越先天的潜质;并且这种先天的潜质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幸运的是,品评又是一种“经验活”,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提升的经验能力来弥补。由于年龄对品评能力造成的损失,所以,“经验值”也是评委的一种能力表现,这和品酒师的能力相关。
既然说到品评运用的是感觉器官,无需赘述,感觉器官还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比如温湿度、光照、空气洁净度、噪音等等。“舟车劳乏、情绪波动、特殊生理时期”等等对感觉灵敏度的影响也是每一位肉身评委无法抗拒的,一天之中,人的味觉灵敏性也是有差异的——通常在不劳累、胃排空时为好,仔细算来,最好的品评时间也就是上午偏晚些时候了。如此说来,评委既要随时保持健康、精神饱满,还要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当然更要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清心寡欲,真是不容易啊。
总之,盲品虽然在各种品评方式中相对更公正,但是也不要把盲品神化,葡萄酒盲品也好、大赛也罢,本质上并不复杂——葡萄酒的一种商业宣传方式而已,复杂的是看客的视角与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