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眼里,只有过完了元宵节才算过完整个春节。从古至今,元宵节被文人骚客们赋予了太多美好的寓意和祈愿,例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李商隐的“香车宝盖隘通衢”等等均是对元宵节特殊情怀的由衷感慨。
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在秦朝就已有了,但直到西汉文帝时方才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至此,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被正式的确立下来,并且许多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元宵节的习俗可谓琳琅满目不胜枚举,例如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舞龙灯,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的猜灯谜、踩高跷,起源于三国时期的舞狮子以及纪念大禹治水的划旱船等等。
除了上述传统习俗,吃元宵是元宵节另一个习俗。吃元宵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源于春秋末楚昭王时期;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元宵原来叫汤圆,在西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名为元宵的宫女做汤圆很拿手,所以就以她的名字来命名。事实上,这两个传说均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所以可信度不高。
说到元宵,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国有“南圆北宵”之说,即南方叫汤圆,北方名为元宵,那么元宵到底是不是汤圆呢?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东西是一样的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也有人指出在制作方式、烹饪等方面元宵和汤圆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例如元宵是将馅料切成小立方块倒入有糯米粉的器皿里滚动而成,汤圆则是先把糯米粉和成面团后将馅包入再揉圆。其实,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均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的美好寓意,所以对于汤圆与元宵的争议无须过多的在意。
此外,过节饮酒也是元宵节的一个约定俗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所谓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当前,很多人饮酒或借酒消愁解一时的愁苦,或交际应酬被动的饮酒,都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美酒所带了乐趣和惬意,也缺失了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渴望共饮的走心暖意。而产自茅台镇的小炉作坊酱酒或许可以为你消除这种顾虑,带给你不一样的元宵节体验。
小炉作坊酱酒正是取自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中的那句“红泥小火炉”,酒名既富诗意又含有“围炉夜话”式的温馨内涵,并且小炉作坊的酒体早已在酒友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酒瓶又是一个古香古色极具美感的小酒坛。
试想一下,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在这个冬日美景未退之余,新年余兴未减之前,带上小炉作坊与朋友或家人,一边手捧小炉,一边又是温和融洽的氛围,这本身岂非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历史的足迹已经远去,元宵节的某些古朴特征或许也将慢慢改变,但这些流传至今的元宵节习俗寓意没有改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也没有改变。临近元宵佳节,何不抛开一切烦扰和名利,怀带多一些的温情去体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