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半,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报悉数揭榜。
《华夏酒报》记者对相关beplay正规 做了梳理。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16家酒企增长态势良好,其中有3家增速超过30%,9家超过20%。
成绩不错,但不及去年。2018年上半年,增速超过30%的企业多达8家。比今年整整多了5家。不可否认,行业呈现整体增速放缓趋势,消费需求的升级改变也对行业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结构性增长成为新的方向。
负增长面扩大,酒业增长态势趋缓
从整体beplay正规 来看,增幅放缓已成事实。
营收负增长的企业,从去年同期的1家,扩大到今年上半年的3家;净利负增长的,也从去年同期的1家,扩大到4家。
茅台、五粮液这两家巨无霸级名酒企业,比之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幅与净利增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2019年茅台半年报显示,营收394.88亿,涨幅为18.24%,净利润则达到199.51亿,涨幅为26.56%。而去年同期,贵州茅台营收为333.97亿,增长幅度为38.06%,净利润为157.64亿,增长幅度则达到40.12%。
五粮液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五粮液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51亿元,同比增长26.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36亿元,同比增长31.30%。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增的同时,五粮液半年时间已完成全年营收目标的54.30%。2018年同期beplay正规 显示,五粮液营收增幅37.13%,净利增幅43.02%。
一线名酒企业如此,位居第二、第三梯队的酒企,其发展态势同样不及去年。
19家上市酒类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营收增长幅度最大的水井坊增长率高达58.97%,老白干则以208.01%问鼎最高利润增长。除ST皇台外,处于企业调整期的酒鬼酒尽管营收只有5.24亿,但却以41.26%的高营收增长幅度显示了其发展潜能。其中营收增幅最小的青青稞酒也有4.37%——2018年上半年榜单中,只有青青稞酒净利润增长为负。
但在2019年,除ST皇台外,18家上市企业中营收增长最高的是酒鬼酒,仅有35.41%。净利润率增长最高的则是舍得酒业,超过40%。从营收和利润增幅来看,酒业整体增速放缓已成不争事实。
此外,伊力特、青青稞酒、金种子在营收方面已经呈现负增长。在净利润方面,金种子、青青稞酒等四家企业呈现负增长,其中金种子净利润增幅为-629.21%,净利润为-0.32亿。
相比之下,去年上半年榜单中,剔除ST皇台,营收负增长的仅有金种子1家,净利负增长的仅有青青稞酒1家。
今年上半年金种子酒以5.06亿垫底上市酒类企业营收榜单,对比去年同期的酒鬼酒,仍有近0.2亿的差距。
2019年上半年,中国酒业增速放缓,无论是名酒企业还是区域酒企,这一发展态势几乎已经成为定局。一方面中国酒业回暖红利基本释放完毕,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加速向名酒集中,构成了对二、三线企业的挤压态势。
品牌集中度不断加强,榜尾与榜首相差77倍!
增速放缓的同时,是差距的扩大。一线名酒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五粮液与贵州茅台在营收上的差距约为12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致持平;但是两者的净利差距却有所扩大,去年同期,五粮液与贵州茅台在净利上的差距(前者71.1亿元,后者157.64亿元),约为80亿元。而今年beplay正规 显示,贵州茅台上半年净利润为199.51亿元,五粮液为93.36亿元,差距超过100亿元。
在营收差距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净利差距拉大,或与五粮液不断加大的市场投入有关——今年以来,五粮液一方面启动数字化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强化营销改革,将原有的大区制改为21营销战区,强化了在科技设备、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资源投入,势必挤占了相应的利润空间。
另一巨头洋河,则更加拉大了与领先者的距离。
今年上半年beplay正规 显示,洋河在营收方面与五粮液相差约为110亿元,净利润方面相差约38亿元;而去年同期,两者之间的差距分别为70亿元、20亿元。由此可见,洋河与五粮液之间的差距在扩大。
“成绩单”上,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的差距更是骇人,达到了数十倍之多!
查看2019年半年报,位居榜单前列的企业,其营收与净利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与此同时附骥末尾的企业,营收却呈萎缩之势。净利增幅方面,舍得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同比增加多达42.17%,但是榜尾的金种子酒(不计ST皇台),其增幅却为负数,为—629.21%。
一涨一缩,差距无形间被拉大。
上市酒企营收榜单上,居于末尾的白酒企业(金种子酒),与营收规模居于第一位的白酒企业(贵州茅台)之间,差距多达77倍!
同比之下,2018年上半年这一项差距为62倍(不计ST皇台)——当时位居第一的贵州茅台营收为333.97亿元,而最末尾的酒鬼酒为5.24亿元。
整体上差距增大的同时,同一梯队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这实际上与酒业品牌集中度不断加强的趋势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消费资源越来越向一线品牌集中的情况下,留给二线酒企、三线酒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