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015(贵阳)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开幕,中国白酒首次作为独立酒品参与评审,“中国白酒如何‘走出去’”的命题,也引起众多嘉宾关注。
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却不足0.8%。同样,作为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贵州白酒也面临着类似困境:在全国的白酒市场中,酱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不到10%。
中国白酒走出国门,贵州白酒走向省外,还需要做些什么?
困境:酒香也怕巷子深
“好酒也怕巷子深”,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同样名列世界六大蒸馏酒,中国白酒却一直未能像白兰地、威士忌等其他烈性酒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据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统计,去年,中国白酒占世界烈性酒生产量的37.6%,但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却不足0.8%,
“beplay正规 已经说明,中国白酒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反倒是洋酒品牌不断在中国推销他们的文化。”在2015(贵阳)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上,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总裁朱力给中国白酒业敲响了警钟。
中国白酒没有大规模走出国门,贵州白酒也一直没有整体走出省外。
已经多次来到贵州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菊明,对贵州白酒现状颇为了解。他说,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白酒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饮品,更多的还被赋予了“国与国文化之间连接纽带”的内涵。贵州的白酒酿造业历史悠久,有很高的美誉度,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贵州来说,贵州白酒“走出去”是让其他地区的人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的有力手段。可惜的是,和中国白酒一样,贵州白酒也面临走不出去的困境,“在全国的白酒市场中,酱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不到10%。”
尴尬:白酒没能“讲好故事”
事实上,早在2012年,五粮液、剑南春等白酒企业就已频繁向国外酒商推介中国白酒,但为何中国白酒迟迟走不出去?
在烈酒大赛上,《白酒:中国烈酒必备指南》一书的著作者德瑞克?桑德豪斯讲了一件“尴尬”的事:在美国的时代广场上,有一幅巨大的五粮液广告,但很多美国人却并不知道这个广告的含义。
“西方人看不懂,说明中国白酒的故事没有讲好。而且在西方,中国白酒也只有在中国餐馆、中国超市才能一见,再加上销售模式和外观不符合外国人的口味,很难进入西方人的餐桌。”德瑞克?桑德豪斯总结说,中国白酒打不开国际市场,主要问题是文化习惯不接受,具体表现在口感不符、外观不喜、销售不畅等方面。
贵州白酒也有同样问题。
“人们一提到贵州白酒,第一感觉就只会想到茅台。”张菊明说,贵州大大小小的酒厂星罗棋布,但很少有企业关心酒文化的挖掘和品牌的打造,以至贵州白酒给人一种头重脚轻之感;再加上酱香白酒高成本高定价和全国主流白酒需求低价位化的矛盾,贵州白酒在中国白酒市场上占有率不高。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也说,市场占有率不高,带来酱酒产能扩张和销售下滑的矛盾、基酒积压严重和市场开拓缓慢的矛盾,在相当程度上反过来制约了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发展速度。
方向:搭平台推广白酒文化
“在白酒行业进行深度调整期的今天,中国白酒必须要‘走出去’,贵州白酒业也是如此。”张菊明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的建设很重要,但平台搭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德瑞克?桑德蒙斯认为,2015(贵阳)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就是一个对外推广中国白酒、贵州白酒的很好载体。“专业评委和国际性大赛的品牌推广有说服力,此次大赛有56名来自国外的评委,他们品尝了中国白酒后,就可以用他们专业的知识作出评价,然后回国推广。”德瑞克?桑德蒙斯还建议,中国白酒、贵州白酒推广的决策者也应该将目光放到国际化的大都市,比如圣弗朗西斯、伦敦、巴黎等,通过在有影响力的地区进行宣传,提高本地区酒文化的认可度。
针对中国白酒、贵州白酒的品牌推广,大赛组委会国际合作执行经理提艾莉?亨氏也建议,应该加强白酒酒文化氛围的营造。他举例,在欧洲,有许多酒类教育机构和学院来传播酒文化,在中国、在贵州也可考虑建立类似的酒类教育机构,推广自身的白酒文化,同时通过建立中外合作交流项目或者合作开办学院,助推白酒“走出去”。(记者 金毛毛 牛悦 谢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