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蓬莱八大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蓬莱市委市政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立足资源优势,倾力打造葡萄酒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构建葡萄酒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合紧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优质葡萄基地 “种”出好葡萄酒
蓬莱产区大力发展优质葡萄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酿酒葡萄基地8万亩。产区先后被授予“山东十大(农业)产业集群”、“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葡萄栽培)”、“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等称号。成功注册了“蓬莱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证和保护蓬莱葡萄和葡萄酒地域产品品质和权益。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为栽培优质葡萄,产区制定了《葡萄种植模式—单干双臂栽培规范》,《蓬莱产区葡萄栽培管理规程》和《蓬莱市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标准》。开展“蓬莱酒庄智能化示范园”项目,聘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教授的团队为顾问团队,选取君顶酒庄、国宾酒庄、龙湖酒庄三个酒庄为酿酒葡萄实验基地,对产区进行技术指导。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法国勃艮第大学、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等10余家高等技术院所专家合作,为产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保障。2月15日,成功举办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任务——葡萄节本提质标准化生产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示范暨蓬莱产区酿酒葡萄春季管理现场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院长授课,并到国宾酒庄、君顶酒庄和龙湖酒庄酿酒葡萄基地进行现场指导。5月上旬,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张立明、省农科院葡萄酒研究院院长任凤山、副院长王咏梅一行6人来产区开展葡萄节本提质标准化生产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示范任务调研,并到君顶酒庄、国宾酒庄进行现场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优质葡萄基地建设,产区实行各种奖励补贴政策,加强财政扶持力度。2005年至2016年,蓬莱以奖补等形式对基地和酒庄建设投入资金共计3500多万元。一是,标准化酿酒葡萄基地建设补贴,对当年新建酿酒葡萄基地100亩以上、老葡萄园品种更新栽种50亩以上的酒庄(企业),且符合《蓬莱产区优质酿酒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园等相关条款,给予每亩1000元补贴。二是,优质示范园奖励,被评选为优质示范园(50亩及以上)的酒庄(企业),按照《蓬莱产区优质示范园评选办法》给予奖补,其中奖金总额的30%用于奖励种植师团队。三是,酿酒葡萄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当年购置葡萄园管理专用机械的酒庄(企业),按单台机械购置费用的30%给予购置补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各企业建设标准化葡萄基地,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积极性,做实第一产业。
个性化产品成主流 蓬莱葡萄酒享誉中外
截至6月底,蓬莱市取得生产许可证葡萄酒企业66家,落户精品酒庄33个,产区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4万千升,年产业综合收入可达40亿元。
产区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型生产加工方式,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各葡萄酒企业不断开拓思路,研发具有蓬莱产区特色的葡萄酒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君顶酒庄研制开发的62度葡萄蒸馏酒,已上市销售。瑞枫奥赛斯、苏各兰酒庄开发的桃红葡萄酒,时代、朋珠、海市等葡萄酒企业开发的洋葱干红,沃族酒庄研发的易拉罐“功能性威士忌、白兰地”等产品,均受到市场的欢迎。
产区聘请国际葡萄酒大赛联盟主席达罗斯、国际酿酒师联盟主席杜波依斯、法国酿酒师联盟主席白永、法国波尔多展览委员会副总经理梵尚,为蓬莱葡萄酿酒顾问。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战吉宬与君顶酒庄合作开展蓬莱产区马瑟兰品种特性研究项目,正在进行陈酿。目前,产区内已有13家企业45个产品在布鲁塞尔、品醇客等国际葡萄酒专业大赛获奖。产区葡萄酒企业已获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山东省名牌产品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1件、1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和山东省服务名牌,不断做强第二产业。
葡萄酒加休闲旅游 不断延长产业链
产区通过葡萄酒与旅游业联姻开展休闲观光项目推介,每年6-10月,吸引周边市民前来观光、采摘、休闲,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等,做活第三产业。
为把葡萄与葡萄酒的种植、酿造、品饮、销售以及相关文化展示给消费者,开展与葡萄相关旅游项目,举办葡萄采摘节、自酿酒大赛、葡萄酒文化展示、2017蓬莱产区周末party、组织技术培训讲座等系列活动,在蓬莱阁景区设置蓬莱产区葡萄酒展示中心,免费品尝葡萄酒。这些活动开展以来,展示中心共接待中外宾朋19000多人次,介绍20多个客户到有关企业进行业务洽谈。
为了提升产区葡萄酒的影响力,今年以来产区分别在德国诺市和美国举办多场专场品鉴会,组织企业赴北京参加TopWine China 2017展会,组织国宾、瑞枫奥塞斯、振华酒业、泰生小镇等6家企业参加烟台葡萄酒局在郑州、西安举办的巡展活动。邀请巴西、爱尔兰、俄罗斯、南非、菲律宾美酒美食团专家一行33人对君顶、苏各兰、拉菲等酒庄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推介产区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