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融创中国宣布携手衡昌烧坊投资百亿扩产后,“中药大佬”步长集团也计划“豪饮”4万吨酱酒。在“酱酒热”下,黔酒引来了烟草、医药、家电等业外资本大佬的青睐。
其实,资本对黔酒的兴趣最早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过去这20余年,中国白酒高歌猛进,资本入黔也是前仆后继,有的成功穿越周期,也有的黯然离场......在黔酒板块重塑产业格局的进程中,入黔资本们这20多年也留下了重要一笔。
01、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黔酒中,有两家酒企背后的资本蛰伏最久:一个是号称“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的国台酒业,另一个是秉承“一流品质、优级品牌”的钓鱼台国宾酒业。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来形容这两家酒企背后的资本并不为过。
都是在1999年,天士力集团和钓鱼台经济开发公司与茅台镇结缘。彼时正是白酒行业市场化之后的第一轮大调整期,由于早前政府限制性政策的出台,以及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白酒行业进入了低谷期。
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贵州招商引资的号召,天士力集团收购了茅台镇一家老字号酿酒企业,成立了贵州仁怀茅台镇金士力酒业有限公司(国台酒业前身)。
据了解,天士力集团以发展大健康产业为主线,选择入局白酒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酱香型白酒相对更健康,契合天士力的健康属性;其二是看到了茅台镇正宗酱香型白酒的稀缺性价值。
“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的经营发展理念是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台酒业董事长闫希军多年来一直所坚持的。为此,他用制药的理念、技术和标准做起了酒。
可以说,国台酒的20年就是天士力资本坚持的20年。
能够在行业调整期内布局酱酒,让人不得不佩服闫希军的眼光。其实与天士力有同样眼光的还有钓鱼台经济开发公司,后者与贵州仁怀市政府共同主导了“适合国宴新需求的高品质白酒”开发项目,贵州省仁怀市酒类发展局联合钓鱼台经济开发公司,在酱酒核心产区茅台镇共同创立了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研发、生产钓鱼台国宾酒系列产品。
不过相较于国台酒、钓鱼台酒的成功,调整期内高调入场的广州巨星集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其斥巨资打造的“赤水河”品牌在市场上只是昙花一现。
而就在这两家资本入黔的前一年,茅台酒厂转轨改制,重组形成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也组建了茅台历史上第一支营销队伍,彻底拥抱市场经济,这也为后来黔酒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02、大商中的先行侠
同为五粮液经销商的银基集团和金东集团(原为华泽集团),虽不是唯二以经销商身份向产业上游收购资产的大商,却是布局黔酒的先行者。
银基集团是最早与五粮液建立合作关系的大商之一,2006年之前,银基主要在国外市场经销五粮液酒,2006年后,其业务范围扩展至国内市场。同样在2006年,白酒行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银基集团通过北京子公司全资收购了“浓酱并举”的老名酒企业鸭溪窖。
为重塑鸭溪窖品牌,唤醒消费者的深层记忆,银基集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对鸭溪窖进行全新的扩能改造。2009年,秉承传统的“鸭溪窖酒”新品顺利上市,并被选为全国政协两会指定用酒,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相比银基集团主席梁国兴,金东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更早的意识到了上游生产环节对流通环节的影响。自2001年起,金东便启动了区域名酒的并购工程,打响了下游白酒经销向上游白酒生产企业发力的“第一枪”。
2009年,金东集团旗下的华致酒行以8250万元的价格将贵州珍酒厂纳入麾下,宣告正式进入酱酒领域。在茅台酒的影响力扩大,酱香型白酒市场空间被打开的情况下,与茅台渊源极深的珍酒被业内称为“酒质最接近茅台”。
通过强大的渠道资源,金东集团于2010年在贵州启动了百家珍酒专卖店项目,并利用其行销网络,快速把珍酒推向全国市场。2011年,珍酒酿酒公司实现产值4.2亿元,销售收入以倍数递增,成为当时贵州为数不多的亿元白酒企业之一。截止2020年,金东集团投资超过20亿元用于增产扩能,提高产品品质。
03、黄金期内的小高峰
2005年,由于国际贸易取消了关税壁垒,洋酒开始同白酒抢占国内市场。这一年,白酒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呈现向高端市场和名优品牌集中的态势。
贵州茅台作为发展最好的酱酒品牌,其稀缺性被更多的投资者所发现。在白酒发展的黄金期内,各路资本纷纷“入黔”,想要寻找最后的金矿。
2007年,当时中国最大的化学肥料制造企业湖北宜化集团投资金沙窖酒厂,正式改制为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的500强企业,从2005年开始,宜化集团就先后在贵州兴义、毕节、遵义等地投资煤化工项目,之所以投资贵州酒企,主要是看好白酒行业的利润,并将其作为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当时和宜化集团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收购董酒的福建万祥集团,投资安酒的联美集团。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国内经济受到明显冲击,白酒行业也不例外。为了应对危机,政府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即后来所说的"四万亿计划"。该计划不仅在拉动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刺激了白酒的政商务消费,高端白酒大为受益。
从2008年贵州茅台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五粮液开始,茅台便一步步的走向中国白酒之王的宝座。2010年下半年,茅台酒的价格开始飙涨,酱酒的吸金能力大幅提高。
在“茅台热”的带动下,业外资本于2011年疯狂入黔。宝德集团控股贵州金沙古坊酒业、五叶神实业推出厚工坊、海航集团进驻贵州怀酒、维维股份收购贵州醇,这些资本的进入,让酱酒迎来了第一波高潮。
04、深度调整期内的试水者
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以及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让白酒行业陷入了深度调整期,但贵州茅台却力保价格与品牌。
同年,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高调宣布斥资150亿元进军白酒行业,和贵州省茅台镇金酱酒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领酱国酒。
关于进入白酒行业的原因,宗庆后表示:“目前酱酒市场的份额并不大,当地政府也希望能有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整合本土资源,再培养一个全国知名的酱酒品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简单来说,娃哈哈是在贵州政府的支持下试水酱酒领域的。
可惜作为饮料行业巨头的娃哈哈,在白酒行业发展的并不顺畅,甚至可以用“水土不服”来形容。领酱国酒公司2014年及2015年销售收入分别为7832万元、3269.85万元,并未达到预期。后来的几年时间里,以高性价比定位的领酱国酒基本淡出市场。
虽然“娃哈哈”白酒最终未能领酱,还因战略定位失误而败走贵州,但宗庆后在深度调整期内选择贵州白酒的勇气仍然值得敬佩。像娃哈哈一样的业外资本并不在少数,例如和佳股份实际控股人郝镇熙、蔡孟珂成立贵州国坛古窖酒业股份公司(现更名为贵州国坛老窖和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步长制药集团增资国帅酒业、山东烟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国宝酒业合作等。
白酒行业的丰厚利润与快速成长性让实力雄厚的业外资本选择在行业发展低谷内仍然入黔,上述的国坛酒业,就是该时期资本运作的典型案例之一。
05、业外资本卷土重来
在结束行业寒冬期后,白酒行业迈入新的征程,新的行业周期正在形成新的价值高地,资本对黔酒的下注依旧频繁。
2017年,步长集团控股贵州洞酿洞藏酒业有限公司、“会展大王”邓鸿成立环球佳酿,携80亿资金正式进军酒行业,收购酱酒企业衡昌烧坊。
2018年后,海银集团、江苏综艺集团以及巨人集团等资本强势入局酱酒。
不可否认,由茅台引发的“酱酒热”带动了资本潮。茅台镇作为中国酱酒核心产区,据贵州酒业协会beplay正规 ,2019年,茅台镇注册酒业公司1900多家,而2020年,注册的酒业公司新增了3000多家。
除了新注册酒业公司的激增,2020年,酱香型白酒更以占比8%的产能,贡献了40%的利润,进入2021年后,资本对酱酒的热情不减。
今年以来,修正药业旗下的修正酒业透露出收购酱酒企业的意向;北京昭德投资集团与贵州省仁怀市波波匠酒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贵州省仁怀市上阳台酒业有限公司······
在本轮酱酒热潮中,除了新酱酒产业的投入,酱酒企业的扩产也十分密集。国台酒拟扩产6500吨酱香型白酒技改扩建工程项目;珍酒新增“百亿珍酒增产扩能项目”;安酒集团开启安酒赤水酒谷项目,扩产3万吨酱香白酒;五叶神集团与仁怀市签订投资协议,正式启动厚工坊酒业年产5000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项目;步长集团签订《4万吨酱酒技改扩能项目投资意向协议书》,计划斥资150亿元,打造4万吨优质酱香白酒生产基地······
仔细梳理后发现,酱酒热潮下,这些动辄上百亿的扩产项目,都是依托黔酒背后的大资本,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潜伏已久的资本再一次卷土重来。
总体来看,除贵州茅台外,几乎每一家优秀的黔酒企业背后都有着资本的影子,而这也推动了酱酒品类的快速发展以及黔酒的崛起。
06、资本入黔的启示
从行业发展来看,黔酒的高光期是酱酒带来的,黔酒资本潮的本质是酱酒热。
贵州白酒,在千亿茅台的带领下,不仅是我国白酒板块中的主力军,也是贵州的第一产业。贵州省政府对白酒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又为外来资本的进入营造了较好的环境。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那么,在酱酒风口上入局的业外资本又给黔酒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业外资本对于贵州白酒产业而言有重要的整合作用。不可否认,资本是逐利的,目前,贵州酒企中也有不少典型的资本驱动类型,但是,这些资本帮助酒企在品牌、产能、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培养了一批抗风险能力较高的优秀企业。
其次,资本带来了先进的酒业人才,他们的管理模式与营销思想,为黔酒走向全国市场打开了局面。例如,珍酒自2016年推出“合伙人”制度以来,其2017年在省外市场获得全面增长,尤其以河南、山东、湖南等地表现突出。
同时,业外资本对黔酒板块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一方面,酱酒资本过热会使部分品牌变得浮躁,而围绕“逐利”带给品牌的生命周期,必然无法长久。在这样背景下,酱酒品牌在资本热潮中大浪淘沙,最终筛选出来的,也一定是长期主义者。
中国白酒本身是个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坚持持续投入的资本,在经历了白酒黄金发展期,成功穿越了深度调整期后,才能慢慢成长起来。总而言之,对于黔酒背后的资本而言,唯有耐得住寂寞,方能长久。(原标题:【微酒独家】黔酒资本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