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整成效显著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十三五”中期,我国白酒的经济运行状态保持了良性、健康、稳中有增的态势,在生产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技术创新、减少消耗、降低成本等,提高价值创造,保持了利税总额和经济总量的稳定上升。2017年1—12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有1593家,累计完成白酒总产量1198.06万千升,同比增长6.86%;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54.42亿元,同比增长14.42%;累计实现利润1028.48亿元,同比增长35.79%。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白酒的增长方式实现了销售增长和利税增长超过产量增长的良性循环,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一直在增加,小作坊式的企业一直在减少。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产业结构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产业优势向传统的优良产区倾斜,品牌优势继续向名优品牌集中。“从目前看,白酒的产业调整仍将继续,新一轮的企业整合、并购开启,行业的洗牌和竞争还将加快。”王延才强调。
产能过剩仍是现实
王延才表示,从全社会的角度去看,白酒的产能仍然过剩,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十三五’期间,白酒的产能总体不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全国优势产区挤压劣势产区,各产区产能之间呈此消彼涨的态势。白酒的品种、价格、渠道和服务体系的再造无法回避,传统的流通渠道与新型的互联网渠道逐步整合,多种渠道并存。流通体系与服务体系加快融合,多渠道提供服务格局正在形成。”王延才如是说。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也认为,白酒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白酒企业必须升级,尤其是在当前白酒产业调整、变革的新形势下,产业升级是产业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供给侧改革必将给产业结构带来巨大调整,产业供给资源重构势在必行。他同时指出,随着白酒年份酒标准、白酒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标准的建立健全,将进一步夯实白酒生产、流通环节的良性发展基础。
在产业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白酒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等产业的新生态逐步形成,白酒企业打造产业新生态更加积极主动,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发展理念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
据了解,白酒产业是几大酒种中最先进入调整期的酒种类别。2017年以来,一线白酒品牌回暖明显,产品价格屡屡提升,销售量持续增长,在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表现都非常抢眼。有白酒专家就此分析说,白酒业的回暖事实上就是一线白酒品牌的回暖,高端和次高端白酒产品延续价格回升态势,是增长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在一线品牌的带动下,诸多二线名酒品牌快速度过调整期,进入新的良好稳定发展期。
但是,相比高端和次高端的产品,现在二线白酒中还没有全国化的强势品牌出现。而白酒产业的竞争在加剧,整体社会消费会继续向优势品牌倾斜。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是集中在住房、教育、医疗方面,因此王延才提醒说,白酒企业要对消费升级有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不要幻想消费升级就能解决产能过剩的大问题,“要更加重视品牌梯度培育、品牌强化重塑、海外推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