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对于烈酒行业可谓命运多舛的一年,大规模并购、金融困境、政治动荡和令人震惊的法律案件充斥着国际烈酒业。在这些大事中,持续占据头条位置的是中国限制奢侈消费对于酒类的影响,尤其对于帝亚吉欧(Diageo)、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和人头马君度(Rémy Cointreau)等酒饮巨头所带来的打击。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件,或许大家能从中一窥2015烈酒行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反腐,高端烈酒“过冬”
中国政府打击官员过度消费和送礼的举措持续影响着众多烈酒公司的销售,打击最为严重的是干邑,2013~2014年度,干邑全球销售额下降10.2%。包括人头马君度和保乐力加在内的高端苏格兰威士忌生产商也遭遇重击,利润显著萎缩。
保乐力加在中国区的销售额下跌18%之后,不得不降低全年盈利期望,并且宣布将其全球雇员削减900人,以降低成本。不过,得益于亚洲市场逐渐好转以及美国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保乐力加在2014~2015财年第一季度,有机销售额增长了2%。
帝亚吉欧也同样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寒冬”,2013~2014年度,该集团有机销售额下跌31%,毛利润从69亿英镑降至62亿英镑,净销售额下降10%,从113亿英镑降至102亿英镑。
史上第二大并购案:三得利吞下Beam
2014新年伊始,即爆出了一条惊人新闻,日本烈酒生产商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以160亿美元的价格(含债务)收购美国威士忌行业大名鼎鼎的Beam Inc,此举凸显出三得利的全球抱负以及亚洲对高档烈酒的渴求。
此次收购是自2008年法国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以56亿欧元收购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品牌的瑞典所有者Vin & Sprit以来,该行业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收购后成立的Beam Suntory公司成为继帝亚吉欧和保乐力加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酒饮集团。
田纳西威士忌橡木桶纷争
2014年,帝亚吉欧和布朗—福曼(Brown Forman)两大威士忌巨头就田纳西(Tennessee)威士忌的陈年问题爆发争端。
根据现行法律,田纳西威士忌必须使用至少51%的玉米酿造,要先经过枫木炭过滤,然后使用新橡木桶熟成。但帝亚吉欧倡议改变这一立法,认为如果在酿造田纳西威士忌时重复使用旧橡木桶,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而包括布朗—福曼在内的另一些生产商认为,改变这一立法将使“田纳西威士忌逊于波本威士忌”。
一项对于田纳西威士忌生产商的调查表明,80%的酒厂支持现行法律,田纳西州立法部门会于2015年1月底对此做出裁定。
Emperador收购怀特麦凯
在众多的烈酒并购案中,还有一桩引人注目的就是2014年5月份菲律宾Emperador酒厂对印度酒业巨头联合酒业(United Spirits)旗下怀特麦凯(Whyte & Mackay)的收购。
经过两轮的激烈竞标,Emperador公司击败了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此外,还有美国酒业公司布朗—福曼(Brown Forman)、意大利酿酒集团Gruppo Campari及俄罗斯亿万富翁Roustam Tariko,皆参与竞标活动。Emperador最终与印度联合酒业签署了一项协议,收购其旗下怀特麦凯及其附属公司100%的股份,价值4.3亿英镑。
怀特麦凯拥有超过160年的历史,以及许多最具代表性的苏格兰威士忌品牌,在业界名列第五,并拥有大量的陈年威士忌库存。该集团旗下5座酿酒厂及1座装瓶厂,每年产量高达500千升,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主要市场在欧洲及北美。
Emperador总裁Winston Co称,这一收购将加速其全球扩张步伐。到2017年,国际业务收入将占公司净收入的约1/3。“此次收购将助推公司的发展,主导菲律宾市场,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
“精酿烈酒”诉讼案席卷美国
关于什么是精酿烈酒(Craft spirits)的争论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很多评论家认为这一术语被大型蒸馏厂作为营销手段而滥用。到2014年下半年,这一争议更是进一步升级,随着一系列消费者诉讼案件的发生,包括Maker's Mark波本威士忌在内的一些知名品牌烈酒也被卷入其中。
2014年,消费者对小型独立生产商的烈酒继续升温,相关人士警告消费者,警惕有些大型生产商可能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故意标称为“精酿烈酒”,美国民间组织Consumer Class Actions鼓动消费者抗议这种虚假宣传行为。
9月份,Tito's Handmade Vodka被迫为其宣称的“手工酿造伏特加”进行辩护。美国数州的消费者对这一年销量超过1500万瓶的伏特加品牌发起法律诉讼。其创始人Tito Beveridge称,其“小批量蒸馏工艺”有别于其他品牌,并预言其他标称“精酿烈酒”的品牌也将面临类似的诉讼。
Beam Suntory旗下的“Maker’s Mark”波本威士忌也被加州圣迭哥市的两名消费者以“虚假宣传”进行起诉,如果败诉,那就意味着在过去4年里加州每个购买了“Maker's Mark”的消费者都可以获得补偿。
不过,并没有哪家烈酒生产商被裁定为“虚假宣传”,预计这一事件在2015年会有结果。
俄罗斯对进口酒品牌发出禁令
2014年3月,公投后的克里米亚投入俄罗斯的怀抱,乌克兰危机日趋紧张,并引发欧盟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作为反击,俄罗斯发起一系列针对进口酒类的禁令。
俄罗斯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及公民平安保护监督局(Rospotrebnadzor)于8月中旬发布声明称,在政府对从乌克兰进口的伏特加、啤酒和啤酒相关的饮料等流通食品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确有屡次违反消费者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的情况,因此将禁止进口乌克兰Sun InBev公司生产的Obolon啤酒及啤酒相关饮料,以及乌克兰Distribution公司生产的酒类饮料。
12月,Rospotrebnadzor抽检7,000份酒类样品(分别包括2,500份进口葡萄酒样品和4,500份国产葡萄酒样品),发现其中有2,700种产品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为此,共有500多批葡萄酒,其中包括200批总量为3,000升的进口葡萄酒被禁。
有消息称,俄罗斯国家杜马计划禁止进口法国葡萄酒,以报复法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高端葡萄酒市场里,法国酒占最大比例,且法国葡萄酒占俄进口葡萄酒总量的1/5。
公投尘埃落定,苏格兰威士忌无虞
9月19日,苏格兰公投结果揭晓,“反独”阵营胜出,苏格兰得以继续留在英国,这一消息让多数苏格兰威士忌生产商都松了口气。
如果苏格兰成功独立,苏格兰威士忌产业恐怕遭到殃及,这引发厂商担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尚不清楚苏格兰独立后将使用何种货币,以及如何打入国际市场。
此外,苏格兰政府恐怕无法像英国那样,对苏格兰威士忌提供完善的保护措施。
威士忌是苏格兰的第二大出口商品,每年赚进将近70亿美元外汇,平均每秒钟有40瓶苏格兰威士忌销往世界各地。花旗银行饮品分析师Andrea Pistacchi说:“对于大型的苏格兰威士忌生产商来说,如帝亚吉欧和保乐力加等,其苏格兰威士忌的销量往往占据其年销量的1/4,而苏格兰的独立可能带来严重影响。”
苏格兰威士忌协会人员William Sun表示:“苏格兰威士忌须在本地酿造熟成,须经过至少3年的熟成,此定义受到保护,若和英国分家是否仍受到保护,还有苏格兰能否加入欧盟,都充满不确定性。”
帝亚吉欧以Bushmills换取Don Julio
英国酒饮巨头帝亚吉欧牺牲旗下爱尔兰威士忌品牌Bushmills换取Don Julio的所有权,放弃了在飞速增长的爱尔兰威士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消息让业内震惊。
2014年11月,帝亚吉欧宣布与Casa Cuervo达成唐胡里奥龙舌兰全球所有权的收购协议,并提前终止Casa Cuervo在墨西哥范围内对斯米诺伏特加(Smirnoff)的生产及分销权。作为交换,帝亚吉欧与Jose Cuervo Overseas达成协议,将Bushmills爱尔兰威士忌业务出售给后者。
这笔在审批程序中的交易预计于2015年年初完成,届时帝亚吉欧将因此交易获得4.08亿美元的进账。
近年来,帝亚吉欧一直在寻求龙舌兰市场的扩张。1月份,收购了高端龙舌兰品牌Peligroso;同月,与嘻哈乐巨星“吹牛老爹”肖恩·康姆斯(Sean "Diddy" Combs)合作收购了龙舌兰酒奢侈品牌DeLeón。在2013年,帝亚吉欧以约30亿美元的价格从墨西哥Beckmann家族手中收购Jose Cuervo龙舌兰酒业务。
龙舌兰出口额首破10亿美元
墨西哥龙舌兰国家商会(National Chamber of the Tequila Industry,简称CNIT)新近发布的一份声明显示,2014年墨西哥国酒——龙舌兰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1亿美元,较2013年的9.97亿美元增长10%。
2014年龙舌兰的出口量也同时出现增长,只是增幅较小,只有2%,从2013年的17.1万千升增长到17.5万千升。
“这意味着人们喜爱龙舌兰这一酒种,它是墨西哥带给全世界的礼物,这正是龙舌兰在海外市场需求量上升的原因所在。”CNIT发表声明说,“龙舌兰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出口是整个行业的增长引擎。龙舌兰出口额突破10亿大关显示出这一行业的乐观前景。”
CNIT预测,到2015年,龙舌兰的出口量将再增长3%,达到18万千升。
在早些时候曾有报道称,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对墨西哥龙舌兰的兴趣日渐增长,2014年上半年龙舌兰出口达两位数增长。